首页汉语词典须弥山须弥山的意思
shān

须弥山


拼音xū mí shān
注音ㄒㄨ ㄇ一ˊ ㄕㄢ

繁体須彌山

须弥山

词语解释

须弥山[ xū mí shān ]

⒈  梵语sumeru的译音。或译为须弥楼、修迷卢、苏迷卢等。有“妙高”、“妙光”、“安明”、“善积”诸义。原为古印度神话中的山名,后为佛教所采用,指一个小世界的中心。山顶为帝释天所居,山腰为四天王所居。四周有七山八海、四大部洲。

⒉  指喜马拉雅山。康有为有《望须弥山云飞因印度之亡感望故国闻西藏又割地矣》诗。

引证解释

⒈  梵语sumeru的译音。或译为 须弥楼、修迷卢、苏迷卢 等。有“妙高”、“妙光”、“安明”、“善积”诸义。原为古 印度 神话中的山名,后为佛教所采用,指一个小世界的中心。山顶为 帝释天 所居,山腰为四天王所居。四周有七山八海、四大部洲。

《释氏要览·界趣》:“《长阿含》并《起世因本经》等云:四洲地心,即 须弥山。此山有八山遶外,有大铁围山,周迴围绕,并一日月昼夜回转照四天下。”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天咫》:“释氏书言, 须弥山 南面有阎扶树,月过,树影入月中。”
《封神演义》第七三回:“非铜非铁又非钢,曾在 须弥山 下藏。”
清 昭槤 《啸亭续录·佛言须弥山》:“佛经言 须弥山 高数万由旬,日月绕山周行,为其峯影所蔽,遂分昼夜。”
亦省称“须弥”。 宋 苏轼 《观湖》诗之一:“须弥 有顶低垂日, 兜率 无根下戴鼇。”
清 姚鼐 《题<四更山吐月图>》诗:“环海世界中 须弥,光明隐蔽行两规。”

⒉  指 喜马拉雅山。康有为 有《望须弥山云飞因印度之亡感望故国闻西藏又割地矣》诗。

国语辞典

须弥山[ xū mí shān ]

⒈  山名。须弥,胡语音译,意译妙高。古印度宇宙观中,此山位居世界中央。山由东面白银,北面黄金,南面吠琉璃,西面颇胝迦四宝构成。山高八万四千由旬,山顶为帝释天居所。周围有七香海、七金山,第七金山外有铁围山所围绕的咸海,咸海之外为四大部洲,是佛教绘画中常见的题材。也译作「修迷楼」、「须弥楼」、「苏迷卢」。

分字解释


※ "须弥山"的意思解释、须弥山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

2、须弥山石窟,在固原县西北约60千米的须弥山中.

3、色尘锁尽眼头空,著得须弥山万重。

4、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于意云何?是身为大不?

5、这种设计是用来体现须弥山,此山为印度教神话中提婆的家乡。在护城河和长3.6 km的外墙之间是三个长方形的回廊,每一层都高于下一层。

6、我被俗世隐瞒,转身时又被自己撞倒。从莫须有得罪名起步,行色简单,心术复杂,这时恋人们腾出最敏感的地方,供我痛心。而我独坐须弥山巅将万里浮云一眼看开。仓央嘉措

7、我独坐在须弥山巅,将万里浮云一眼看开。

8、托林寺迦萨殿和桑耶寺,则以建筑形象描绘佛教世界形成模式--须弥山,表现出强烈的宗教宇宙观。

9、这个天是在须弥山的半山腰上。

10、须弥山,欲界所依之地,具内典所载,以须弥山居海中,出入水面各八万四千由旬(每由旬约四十里)。

11、为了与罗刹夫人长相厮守,阿修罗王前往须弥山顶寻找不死之药。

12、非铜非铁亦非钢,曾在须弥山下藏;不用阴阳颠倒炼,岂无水火淬锋芒?诛仙利,戮仙亡,陷仙四处起红光;绝仙变化无穷妙,大罗金仙血染裳。许仲琳

13、宁夏的须弥山石窟和石空山石窟,便是古代文明的留存.

14、须弥山石窟是一座拥有130个石窟的佛教圣地。它所受到的威胁主要来自基础暴露、破坏艺术的行为和文物场所保护的经费不足。

15、须弥山石窟所在地固原,是汉唐丝绸之路东段北道要驿,该处民族杂居,提供了吸收不同文化的基础。

16、又其国土,无须弥山,及金刚围一切诸山,亦无大海、小海、溪渠、井谷,佛神力故,欲见则见。

17、我被俗世隐瞒,转身时又被自己撞倒。从莫须有得罪名起步,行色简单,心术复杂,这时恋人们腾出最敏感的地方,供我痛心。而我独坐须弥山巅将万里浮云一眼看开。

18、二是南路,从固原(须弥山石窟)、泾河(凉殿峡、老龙潭)。

19、这5座宝塔被认为是象征着须弥山的5个顶峰。须弥山是印度之神的所在地,也是印度教世界的中心。

20、比如须弥山、铁围山、香水海、咸水海之类,所谓山海,应该都只是比喻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