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dòng jī lùn
注音ㄉㄨㄥˋ ㄐ一 ㄌㄨㄣˋ
繁体動機論
⒈ 在道德评价中主张根据人的主观愿望来确定行为的道德意义的理论。与“效果论”相对。认为人的行为善恶取决于动机是否善良,而与行为所产生的效果无关;判断或评价行为的善恶只须看动机,不必看效果。这种理论割裂了动机与效果的辩证统一关系,是片面的。参见“动机与效果”。
1、这种狭义的定义是由很多自封的结果论的批评动机反驳事实剂中立。
2、打孩子的理论根据就是“动机论”,打孩子是为孩子好,是为了孩子有出息,所谓“棒打出孝子”“不打不成器”。
3、人格研究两大传统(特质论和动机论)的对立萌芽于古希腊,起源于奥尔波特和莫瑞的理论。
4、基于从不同层次的道德评价对象来理解道德的真正含义,就"动机效果分别论"与王海明教授商榷。
5、在工业时代的早期,一些论证防磨损的产品(以及该类产品的“近亲”——永动机)的阴谋论就已经出现。
6、我恨动机论。如果我一定要在背叛国家和背叛朋友之间作出一个决定的话,我希望我应该有胆量去背叛国家。
7、打孩子的理论根据就是“动机论”,打孩子是为孩子好,是为了孩子有出息,所谓“棒打出孝子”“不打不成器”。
8、动机论是很好的借口,家长打孩子、老师骂学生、上司整下属、丈夫骗妻子,只要一觉得自己动机高尚,是为了他好,往往就会玩上瘾,管不了不从的那一方多么痛苦了。
9、本文利用排队论、有限状态自动机原理以及元胞自动机模型对排队系统进行建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