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ǎnshí

感时


拼音gǎn shí
注音ㄍㄢˇ ㄕˊ

繁体感時


感时

词语解释

感时[ gǎn shí ]

⒈  感慨时序的变迁或时势的变化。

引证解释

⒈  感慨时序的变迁或时势的变化。

汉 王逸 《九思·哀岁》:“岁忽忽兮惟暮,余感时兮悽愴。”
唐 杜甫 《春望》诗:“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清 吴敏树 《九日鹿角登高》诗序:“而骚人赋客,又或喜为感时伤物之语,以益其悲。”
钱基博 《吴禄贞传》:“禄贞 能为诗,感时抚事,随口吟唱,如不经意。”

国语辞典

感时[ gǎn shí ]

⒈  感慨时序变迁或时势变化。

唐·杜甫〈春望〉诗:「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分字解释


※ "感时"的意思解释、感时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在余氏作品中,渗透着文化中国的苦恋者、对故国乡土与精神家园的双重追寻者、“五四”感时忧国文学传统的继承者的多重精神向度。

2、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

3、当我们在讨论听后感时,我问道:“我可以说两句吗?”。

4、你在学着维持这个寂止感时,试着在任何场合之下保持它。

5、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6、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渐泪,恨别鸟惊心。

7、南渡的感时伤世、魏晋的流风余韵,加上嵇阮的魏晋风度,很容易使得感慨遥深的学子们选择“玄学与清谈”。

8、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9、其词感时抚事,有苏(轼)辛(弃疾)之豪放,如首发于《长沙晚报》的《江城子·汶川地震感怀三首》之一《覆翼》:“山崩地裂怵惊心。

10、他的诗词,感时抚事,直抒胸臆,清新俊逸,意境深邃。

11、当一个人有了效果感时自信心就诞生了并越来越强,也就产生了更大的兴趣。

12、当你最后达到那股固性寂止之感时,你开始意识到,你可以选择给它一种形状,或者不给。

13、感动,是父母一句句亲切的叮咛;感动,是朋友一次次患难中的援助;感动,是陌生人一声声紧张的问候。感动,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感动,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感动,是忆君遥在潇湘上,愁听清猿梦里长。

14、语文就是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献身精神。语文就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得丹心照汉青”的浩然正气。语文就是苏东坡“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超脱与达。语文就是杜少陵“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无奈与感伤。

15、黛玉说:感情是一种伤感,感时花溅泪就是感情的境界。曹操说:感情是一种美轮美奂,不爱江山爱美人就是感情的写照。李自成说:感情是一种悲壮,舍身自杀就是感情的表状。武则天说:感情是一座丰碑,无字的说明就是感情的释怀。

16、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

17、生命是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献身精神;生命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生命是苏东坡“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超脱与豁达;生命是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无奈与感伤。

18、的感时和恨别,在你的如椽笔下,花也溅泪,鸟也惊心。

19、从中国远古神话产生起,中国文学中就流贯着一种深沉的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在儒家学说中得以发扬光大并在现代文学中演变为“感时忧国”精神。

20、魏晋之际社会普遍存在感时感物之时尚,士人们的创作也就出现了许多感时感物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