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上

词语解释
濮上[ pú shàng ]
⒈ 古卫地。指濮水之滨。
引证解释
⒈ 古 卫 地。指 濮水 之滨。 春秋 时 濮 上以侈靡之乐闻名于世,男女亦多于此处幽会,故后用以指代侈靡淫乱的音乐、风俗的流行地。
引《史记·乐书》:“桑閒 濮 上之音,亡国之音也,其政散,其民流,诬上行私而不可止。”
《汉书·地理志下》:“卫 地有 桑间 濮 上之阻,男女亦亟聚会,声色生焉。”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十五:“北里多奇舞, 濮 上有微音。”
晋 葛洪 《抱朴子·崇教》:“淫音譟而惑耳,罗袂挥而乱目, 濮 上北里,迭奏迭起,或号或呼,俾昼作夜,流连於羽觴之閒,沉沦乎弦节之侧。”
明 王錂 《春芜记·巧诋》:“他盐梅自是商家佐,岂向花柳寧甘 濮 上嘲。”
国语辞典
濮上[ pú shàng ]
⒈ 淫风流行的地区。参见「桑间濮上」条。
引《礼记·乐记》:「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
⒉ 崇尚勇武的地方。
引《汉书·卷二八·地理志下》:「野王好气任侠,有濮上风。」
分字解释
※ "濮上"的意思解释、濮上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张教授大怒,连夜写就《“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一文表达自己的不满。
2、《诗经》中有‘关关雎鸠‘、桑间濮上,也有‘穆穆文王‘、玄鸟生商。
3、营造池泉,植树造林,并在景区内建造大量的楼阁轩榭等建筑,希望再现“桑间濮上”的景象。
4、这个观点与传统的“《诗经》是民歌,是记录先民生活的桑间濮上之音”的说法大相径庭。
5、每年春三月,初民们像现在西双版纳的少数民族一样尽情享受男欢女爱,桑间濮上,奔者不禁。
6、春秋时期,卫成公迁都濮阳,带来了思想解放、文化发展,一时间,“卫郑新声”风靡华夏,“桑间濮上”成为当时最美的繁荣景象。
7、徐先生能从文字流变的历史脉络思悟简牍之美,并融敦煌写经的笔意于一体,写出的面貌“既不失桑间濮上谣咏的拙朴,又透着文会燕集歌吟的雅逸。
8、素有桑间濮上之称的濮阳,正以急劲的变化而成为河南的城市“名片”。
9、这位复旦学子眼中的和蔼教授连夜怒书《“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一文表达了自己的疑惑。
10、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支持张教授,他说的也反应了如今社会恶劣。
11、《“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从影星来访,一堂课35人缺席谈起》。
12、在上午8:30开始骑车两小时后,他们来到目的地-濮上园。
13、我认为张庆熊老师的《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似乎有“言过其实”之嫌。
14、以致复旦大学教授在校学术网站上发文《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指出:“如今的学生已经分不清学术研究第一位还是娱乐追星更重要!”。
15、你整日里无所菲菲,要我听那些陈章滥调,早就耳起老茧,若不是念在你对我有救命之恩,我宁死也不会去听这些靡靡郑声,濮上之音。
16、应该想想,即便没有“桑间濮上之音”,学生是否安坐教室?学生逃课,首先应反思的是教师。
17、请不要沉湎于这濮上之音。
18、“卫地有桑间濮上之阻,男女亦亟聚会,声色生焉,故俗称郑卫之音。
19、“***”,早有先秦的“桑间濮上”青年男女之约。
20、“***”,于汉族,早有先秦的“桑间濮上”青年男女之约;于少数民族,“金花”妹与“阿鹏”哥一歌定情式的暮聚朝别至今犹兴。
相关词语
- pú shàng sāng jiān濮上桑间
- háo pú jiān xiǎng濠濮间想
- hēi bó pú黑僰濮
- pú qiān濮鈆
- pú shàng fēng濮上风
- jī pú qíng箕濮情
- chāng pú昌濮
- pú duǒ濮沲
- pú yì濮议
- pú yáng xìng濮阳姓
- pú yáng shì濮阳市
- pú shàng濮上
- sāng pú桑濮
- sù pú遬濮
- pú dá濮达
- pú yáng濮阳
- chéng pú zhī zhàn城濮之战
- bǎi pú百濮
- pú shàng zhī yīn濮上之音
- háo pú豪濮
- shàng bì上臂
- fǔ shàng府上
- hé shàng河上
- shàng lián上廉
- liǎn shàng脸上
- shàng rén上人
- dì shàng地上
- qī shàng欺上
- shàng fēng上风
- shàng wèi上尉
- shàng zhèn上阵
- sāng shàng桑上
- biān shàng边上
- ruì shàng鋭上
- shàng shǒu上手
- shàng zài上载
- mài shàng迈上
- cháo shàng朝上
- fèng shàng奉上
- shàng jìn上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