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fěi gōng
注音ㄈㄟˇ ㄍㄨㄥ
⒈ 谓忠心耿耿,不顾自身。
⒈ 谓忠心耿耿,不顾自身。
引《易·蹇》:“王臣蹇蹇,匪躬之故。”
孔颖达 疏:“尽忠於君,匪以私身之故而不往济君,故曰:匪躬之故。”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是以 比干 匪躬而剖心於精忠, 田丰 见微而夷戮於言直。”
唐 权德舆 《奉和圣制丰年多庆九日示怀》诗:“圣言在推诚,臣职惟匪躬。”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至于 倭文端 之守正不阿,清操絶俗, 文文忠 之匪躬尽瘁,驯扰强蕃,方之 姚 宋 忠 唐、范 韩 翊 宋,殆无恧色。”
⒈ 不顾自身利害。
引《易经·蹇卦·六二》:「王臣蹇蹇,匪躬之故。」
1、故侍中、司徒南昌侯刘穆之,深谋远猷,肇基王迹,勋造大业,诚实匪躬。
2、歆既无夷、皓韬邈之风,又失王臣匪躬之操,故挠心於邪儒之说,交臂於陵肆之徒,位夺於一竖,节堕於当时。
3、徐司空匪躬王室,遭罹凶祸,质与之少长,亲交兼常,曾无抚孤之仁,惟闻陵侮之酷,尺田寸宝,靡有孑遗。
4、其余事君尽礼,謇謇匪躬,无辜无罪,横受夷戮者,不可胜纪。
5、乙未,令诸郡中正以六条举淹滞:一曰忠恪匪躬,二曰孝敬尽礼,三曰友于兄弟,四曰洁身劳谦,五曰信义可复,六曰学以为己。
6、臣草莽微臣,窃不自揆,敢抱葵藿倾阳之心,仰慕《周易》匪躬之志,故不远六千里,愿言命侣,谨贡丹愚,希垂察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