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禄


拼音cí lù
注音ㄘˊ ㄌㄨˋ

繁体祠祿

祠禄

词语解释

祠禄[ cí lù ]

⒈  官名。宋制,大臣罢职,令管理道教宫观,以示优礼,无职事,但借名食俸,谓之“祠禄”。

引证解释

⒈  官名。 宋 制,大臣罢职,令管理道教宫观,以示优礼,无职事,但借名食俸,谓之“祠禄”。

宋 陆游 《秋晚岁登戏作》自注:“时方谋祠禄。”
《宋史·职官志十》:“宋制,设祠禄之官,以佚老优贤,先时员数絶少, 熙寧 以后乃增置焉。”
元 王士熙 《送华山隐归西湖故居》诗:“欲向君王乞祠禄,安排杖屨来相从。”
明 王鏊 《震泽长语·杂论》:“宋 有西北二边岁币百万,百官祠禄郊赐之类,今皆无之。”

分字解释


※ "祠禄"的意思解释、祠禄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其后荐辟之广,恩荫之滥,杂流之猥,祠禄之多,日增月益,遂至不可纪极。

2、自顾虽非其人,敢援请自隗始之例,燕王却骏骨、宋贤乞祠禄之义,兼而有之。

3、陆宰在建炎初年回到山阴以后,现没有做官的兴趣了,但是因为家累重,生活不够宽裕,因为曾经做过官司,所以请求祠禄

4、宋开国时,设官分职,尚有定数,其后荐辟之广,恩荫之滥,杂流之隈,祠禄之多,日增月益,遂至不可纪极。

5、宋开国时,设官分职,尚有定数,其后荐辟之广,恩荫之滥,杂流之隈,祠禄之多,日增月益,遂至不可纪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