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ò

击柝


拼音jī tuò
注音ㄐ一 ㄊㄨㄛˋ

繁体擊柝


击柝

词语解释

击柝[ jī tuò ]

⒈  亦作“击”。亦作“击”。

⒉  敲梆子巡夜。亦喻战事,战乱。

引证解释

⒈  敲梆子巡夜。亦喻战事,战乱。

《易·繫辞下》:“重门击柝,以待暴客。”
晋 葛洪 《抱朴子·诘鲍》:“重门有击柝之警,治戎遏暴客之变。”
唐 杜甫 《暮归》诗:“霜黄碧梧白鹤栖,城上击柝復乌啼。”
《宋朝事实类苑·官政治绩·张乖崖一》引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时贼锋方敛,纪纲过肃, 蜀 民尚怀击柝之惴。”
明 高启 《中秋翫月张校理宅得南字》诗:“关山几处未解兵,击柝不寐愁丁男。”
郭沫若 《喀尔美萝姑娘》:“市头的电灯发出苍黄的冷光,击柝的声音三下,电车早已停了。”

国语辞典

击柝[ jí tuò ]

⒈  巡夜时敲打梆子以相警戒。

《易经·系辞下》:「重门击柝,以待暴客,盖取诸豫。」
唐·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晞不解衣,戒侯卒击柝卫太尉。」

打更

分字解释


※ "击柝"的意思解释、击柝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古之仕者不穑,田者不渔,抱关击柝,皆有常秩,不得兼利尽物。如此,则愚智同功,不相倾也。

2、谋克以下的称谓分别是蒲里衍(谋克之副,即牌子头)、执旗(什长)、击柝(伍长)、士卒(正兵)、阿里喜(士卒之副)。

3、《易经》说了,“重门击柝,以待暴客”是也。

4、既兴燔黍擗豚,坯饮窊樽,蒉桴土鼓,火化之利,丝麻之益,范金合土,大壮宫室,重门击柝,户牖庖厨,以炮以烹,以煮以炙,养生送死,以事鬼神。

5、一虎地行进营,只见四个番军,提了灯火,敲锣击柝,走近前来。

6、一场足以持续让他的拳迷为他制作谎言的成功,从而拳迷们就会请求他可以或许有在不久的未来和更好的拳手击柝出色的比赛的机遇。

7、宝玉无以为家,至沦于击柝之流。

8、他胸怀大志,怎肯老当抱关击柝的人。

9、每夜有数人击柝,声琅琅彻晓;其转更攒点,一一与谯鼓相应。

10、报摊亭主犹如“抱关击柝”的更夫,看起来做的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实际上他们为报刊守护读者之关口。

11、是以居则重门击柝以戒不虞,行则清道案节以养威严,盖所以存万安之福,镇四海之心。

12、叫做击柝,就是用一个木头做的东西,打木头梆子,打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