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ínqiāng

秦腔


拼音qín qiāng
注音ㄑ一ㄣˊ ㄑ一ㄤ
词性名词

秦腔

词语解释

秦腔[ qín qiāng ]

⒈  流行于中国西北各省的地方戏曲剧种,由陕西、甘肃一带的民歌发展而成的,是梆子。腔的一种。也叫“陕西梆子”。泛指北方用梆子腔演唱的剧种。

Shanxi Opera;

引证解释

⒈  戏曲剧种。俗称梆子,流行于 陕西 以及邻近各省的部分地区。西北地区本属古 秦 地,故名秦腔。音调激越高亢,节奏鲜明,善于表现悲壮、激昂和凄楚的情感。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封台》:“咸丰 以后,专重二簧,近则并重秦腔。秦腔者,即俗所谓梆子腔也。”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二十二章:“生宝 很喜欢 有万 心宽体胖,和谁都能说笑、打闹,撅起屁股拉屎的时候,还唱着那么几句很不内行的秦腔。”

国语辞典

秦腔[ qín qiāng ]

⒈  一种流行于西北各省区的板腔体剧种。在同州梆子的基础上,经过近百年的发展而成 为秦腔。

⒉  北方梆子的统称。

英语Qinqiang, an opera style popular in northwest China, possibly originating in Ming dynasty folk music, Shanxi opera

德语Shaanxi Oper (S)​

法语opéra Qinqiang

分字解释


※ "秦腔"的意思解释、秦腔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造句


1、乾隆四十四年(1779)秦腔演员魏长生自四川进京,以《滚楼》一剧名动京师,京腔大为减色,竟“使京腔旧本置之高阁”。

2、其实,早在80年代初,他的《秦腔》就已经实践了文化意义上的超越,步入了“大散文”的境界。

3、陕甘一带古为秦地,故称秦腔,俗称“乱弹”“桄桄子”,在明朝之前已经形成。

4、晚上有民乐团在这里唱秦腔

5、秦腔虽然在西北地区备受欢迎,但是他并不被其它地区的人们所接受。

6、它的唱腔、剧目、服装、表演等方面均与秦腔程序相同。

7、自古秦人“慕经学、重处士、持清议”又“性刚好斗,负气健讼”,秦腔就是这种性格的表现方式,所以,演出这种负气诉讼的戏,别的剧种很难与秦腔相比。

8、秦腔一声吼,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裴艳玲的河北梆子,携着燕赵之气扑面而来;越剧舞台上宝哥哥的一个亮相,就让“江南人”这个抽象的概念有了血肉。

9、它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 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

10、秦腔简谱和锣鼓经是《秦腔》重要的意义符号和形式符号,其隐喻含义是传统农耕文化。

11、发挥了秦腔艺术的激昂慷慨,又注重抒发感情的特长,于激愤中委婉曲折,于悲壮中动人情怀。

12、据说秦腔是梆子腔的鼻祖,对京剧等大剧种的起源产生过重要影响,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最重要的代表之一,成为陕西的旅游文化符号当之无愧。

13、陕西的秦腔戏长于表达人在面对大悲大苦时的大情绪,而不适凄凄切切的才子佳人,也非轻松娱乐的耍闹戏。

14、从陕北民歌、陕西眉户、碗碗腔、秦腔,到河南坠子、北京单弦、苏州评弹,不同的艺术形式给了贠恩凤丰富的营养。

15、其原因是秦腔的豪放、悲壮、哀伤等特点决定了它只能迎合西北民众的心理,其它地区的人们则未必能适应这种风格。

16、贾平凹在长篇新作《秦腔》中的清风街为我们提供了西部农村社会现实的一个范本。

17、因为鲁迅1924年来西北大学讲学时,曾经六次前往易俗社欣赏过秦腔,并题写“古调独弹”的匾额相赠。

18、陕西除了有大西北人民喜闻乐见的秦腔外,还有眉胡、阿宫腔、弦板腔、汉调二黄、碗碗腔、长安道情、汉调桄桄等40多个地方色彩浓郁的小剧种。

19、秦腔是流行于西北地区的一个古老剧种,作为我国戏曲大花园中独树一支的奇葩。

20、它的唱腔、剧目、服装、表演等方面均与秦腔程序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