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词典乐亭大鼓乐亭大鼓的意思
tíng

乐亭大鼓


拼音lè tíng dà gǔ
注音ㄌㄜˋ ㄊ一ㄥˊ ㄉㄚˋ ㄍㄨˇ

繁体樂亭大鼓

乐亭大鼓

词语解释

乐亭大鼓[ lào tíng dà gǔ ]

⒈  又名乐亭调。曲艺的一种。

引证解释

⒈  又名乐亭调。曲艺的一种。 清 中叶起源于 乐亭县 (今属 河北省 )。表演者左手击铁板,右手击鼓,另一人以三弦伴奏、以唱为主,有时插入说白。后来因流行地区不同而分成两派:一派以 唐山 农村为中心,也叫唐山大鼓,有说有唱,小段,长篇并重,一派流行于 北京 天津,也叫铁板大鼓,只唱不说,专演短篇。

国语辞典

乐亭大鼓[ lào tíng dà gǔ ]

⒈  清中叶一种起源于河北省乐亭县的曲艺,流行于乐亭、唐山及华北地区。表演形式为一人左手击铁板,右手击鼓演唱,另以三弦或四胡、笛子、二胡等乐器伴奏。分为东路和西路两派,东路以乐亭为中心,音调高亢;西路以唐山为中心,唱腔婉转,节奏富变化。

分字解释


※ "乐亭大鼓"的意思解释、乐亭大鼓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曾出现过“铁板大鼓”、“铁片大鼓”、“落腔调”、“乐亭大鼓”等称谓,根据唱法不同又有“小口平谷大鼓”、“大口平谷大鼓”之分。

2、到了正月,我们还要请人演皮影戏,唱几天乐亭大鼓,扭几场秧歌,把我们“侨爱新村”农民的喜庆唱出来、扭出来。

3、东北大鼓的唱腔是在弦子书、子弟书的基础上,吸收借鉴乐亭大鼓、京韵大鼓及二人转逐渐形成的。

4、胡向明)11日,随着艺人张近平以一鼓一板一弦演唱宋代传说《双锁山》,河北“乐亭大鼓”书会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