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词典元杂剧元杂剧的意思
yuán

元杂剧


拼音yuán zá jù
注音ㄩㄢˊ ㄗㄚˊ ㄐㄨˋ

繁体元雜劇

元杂剧

词语解释

元杂剧[ yuán zǎ jù ]

⒈  13世纪初叶在中国北方大都(今北京市)、平阳(山西省临汾县)等地兴起的戏曲艺术,在金院本与诸宫调基础上综合其他伎艺而成,盛行于元代,故称。元代著名杂剧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等,优秀作品《窦娥冤》、《西厢记》等与唐诗、宋词相媲美。

Yuan-Dynasty zaju plays;

引证解释

⒈  又称元曲。 元 代用北曲演唱的戏曲形式。 金 末 元 初产生于 中国 北方。是在 金 院本和诸宫调的基础上广泛吸收了多种词曲和技艺发展而成。剧本一般每本分为四折,每折用若干曲牌组成套曲,亦有另加“楔子”者。

国语辞典

元杂剧[ yuán zá jù ]

⒈  我国最早的一种戏曲。盛行于元代,最初为金院本中的一种演出形式。以唱曲为主,剧词、音乐的结构十分严谨。剧本体裁通常分为四折,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必要时另加楔子。因主唱者不同,可分为末本、旦本两种。

分字解释


※ "元杂剧"的意思解释、元杂剧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在元杂剧《冤家债主》中,曾有“人心不足蛇吞象”的词句,人们一般认为这是以小吞大,比喻人心不足,贪得无厌。

2、神仙道化剧乃元杂剧中的一个重要门类。

3、文章探讨元杂剧的鬼魂戏和元代的祭祀习俗。

4、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元杂剧是一颗璀璨的明星,其内容之广、数量之多,堪称一代文学,与古希腊悲剧、印度梵剧并肩。

5、由县文体局组织人员对元杂剧《墙头马上》进行恢复排演,保护国家文化遗产。

6、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元杂剧中文人隐逸的积极心态。

7、中国戏剧从宋元南戏、元杂剧到明清传奇,经历诸多变化。

8、元杂剧中有“货郎儿”的曲牌,很可能就是模仿自叫卖的曲调,此外,“乌夜啼”“春莺啭”“康老子”“得宝歌”等,都可能是从叫卖中发展而成。

9、元杂剧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基础上广泛吸纳多种词曲和技艺的发展成果,达到一个鼎盛的阶段,在中华文化史上与唐诗、宋词相媲美。

10、在元杂剧中,李逵这个形象就已经基本成型,并且具有比小说《水浒传》更多样的性格特征。

11、戏曲学是20世纪新兴的学科,元杂剧研究是戏曲学学科中具有成就的学科门类。

12、《汉宫秋》位列元杂剧四大悲剧之一,是我国古代戏剧中的一部著名悲剧。

13、《西厢记》为元杂剧文采派的代表作,长亭送别又是该剧的精典一折。

14、元杂剧中蕴含着丰富的丧葬文化。

15、在他们身上能感触感染到元杂剧作家们付与其配合的思惟性格特征:清正清廉,言出法随, 刚直不阿 ,为平易近请命等。

16、元杂剧体现了传统文化背景下顽强的复仇理念。

17、元杂剧把音乐、歌舞、表演、念白a融于一体,是比较成熟的戏剧形式。

18、元杂剧《倩女离魂》和明传奇《牡丹亭》,有许多相同的地方,最突出的是借灵魂意象来实现女主人公对礼教的叛逆和对爱情的追求。

19、忽必烈时代是元杂剧成熟并繁盛的时期。

20、关汉卿,大都人,是元杂剧作家中最杰出的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