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bì zéi
注音ㄅ一ˋ ㄗㄟˊ
繁体避賊
⒈ 犹避寇。
⒈ 犹避寇。
引三国 魏 嵇康 《宅无吉凶摄生论》:“避贼之理,莫如速逃。”
唐 杜甫 《彭衙行》:“忆昔避贼初,北走经险艰。”
《明史·奸臣传·马士英阮大鋮》:“而 福王 由崧、潞王 常淓 俱避贼至 淮安。”
清 孙枝蔚 《忆昔》诗:“忆昔避贼 四险堡,天黑崖深愁脚倒。”
1、当时清廷的“八旗”和“绿营”已不堪使用,完全丧失了战斗力,一旦有紧急情况,“文武以避贼为固然,士卒以逃死为长策”。
2、英国人多为独门独户,不过没有防盗门窗,后院也只有一人多高的竹木围栏,纯粹是为了遮挡生活隐私,基本起不到防盗避贼的作用。
3、时兵祸犹未解,廷炜扶老父道卿外出避贼,仓卒相失,哭水浒一昼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