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氏

词语解释
和氏[ hé shì ]
⒈ 楚人卞和(又称和氏)得玉璞于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和武王。使玉工辨认之,均曰:“石也。”以诳欺罪,被刖去两足。后又献之楚文王,使玉工理之,果得宝玉。事见《韩非子·和氏》。后以“和氏”指识才之士。
⒉ 指怀才不遇之人。
⒊ 借指美玉。
引证解释
⒈ 以诳欺罪,被刖去两足。后又献之 楚文王,使玉工理之,果得宝玉。
引楚 人 卞和 (又称 和氏 )得玉璞于 楚 山中,奉而献之 厉王 和 武王。使玉工辨认之,均曰:“石也。”
事见《韩非子·和氏》。后以“和氏”指识才之士。 晋 葛洪 《抱朴子·塞难》:“夫见玉而指之曰石,非玉之不真也,待 和氏 而后识焉。”
⒉ 指怀才不遇之人。
引唐 刘得仁 《送友人下第归省》诗:“莫将 和氏 泪,滴著 老莱 衣。”
⒊ 借指美玉。参见“和氏”。
引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晁采琬琰,和氏出焉。”
汉 扬雄 《甘泉赋》:“前殿崔巍兮,和氏玲瓏。”
参见“和氏璧”。即 和氏。《吕氏春秋·异宝》:“以 龢氏 之璧、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
《汉书·叙传上》:“宾又不闻 龢氏 之璧韞於 荆 石, 随侯 之珠藏於蜯蛤虖?”
国语辞典
和氏[ hé shì ]
⒈ 楚人卞和,曾为献璧而被刖去双足。
⒉ 和氏璧。借指宝玉。
引《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晁采琬琰,和氏出焉。」
分字解释
※ "和氏"的意思解释、和氏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后来王莽意图篡位,派弟王舜往长乐宫向孝元太后索璧,给孝元太后怒摔地上,致摔缺了一角,王莽命人把缺角以黄金镶补上去,使和氏璧又多了“玉体金角”。
2、和氏璧化工依然荣登本年度榜单,并从上一年度的227位升至181位。
3、蔺相如手里的和氏璧价值连城。
4、和氏璧现身淝水,引起诸王国和部落的搜寻争夺。
5、么么哒,BOSS娘终于要准备上架了,这本文孤孤打算非常努力的更新哒,希望亲们能够一直支持伦家哟!关于加更:打赏和氏璧加一更,粉红20票加一更,一般都是隔日加更。
6、厉王认为和氏是欺骗,因而刖了他的左脚。
7、文王听了差官的汇报以后,觉得有验证和氏的“璞中有玉”之说的必要,所以令玉匠用凿子把璞的表层敲掉。
8、,命咸阳玉工王孙寿将和氏璧精研细磨雕琢成为皇帝玺作为传国玉玺,并由丞相李斯以大篆书写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9、传说中东方大陆有个叫卞和的人在开山时发掘出了一块玉石,后来被人叫做和氏璧,史记中有传,和氏璧乃天下所共传之宝。
10、就连传说中的和氏壁也不例外,要不也不会有瑕不掩瑜这个成语了。
11、厉王认为和氏欺骗了他,非常气愤,就砍掉了和氏的左脚。
12、蔺相如机智地从秦王手中夺回了无价之宝和氏璧。
13、和氏之璧,井里之困也,良工修之,则为存国之宝,故君子慎所修。
14、等到厉王死,武王即位,和氏又捧着他的未加工的玉石献给武王。
15、RTP及各代理商对我司已经开办了37个办事处并继续扩大规模都表示敬佩,我们也充分表达了和氏璧化工一定会在扩大规模的同时努力增大RTP生意的决心和信心。
16、“和氏壁”早已失传了,品质如何难以考证,不过倘若卞和能活到今天,则一定是一位杰出的赌石大师。
17、西元前206年,刘邦先诸侯进咸阳,秦王子婴素车白马,颈悬帝玺(和氏璧),降沛公。
18、武王又认为和氏是欺骗,而刖了他的右脚。
19、和氏璧化工热心公益、支持教育、关心青少年成长的善举受到各级领导和各界朋友的一致称赞。
20、文王听后,叫玉匠剖开石头,果然得到一块无暇美玉,于是将这块价值连城的宝玉命名为“和氏之璧”。
相关词语
- chūn hé春和
- cān hé参和
- ōu hé讴和
- qiān hé谦和
- hé yuē和约
- xiáng hé祥和
- zǒng hé总和
- cān hé餐和
- hé fú和服
- chōng hé冲和
- fèng hé奉和
- guāi hé乖和
- hé hǎo和好
- hé mù和睦
- hé hé mù mù和和睦睦
- chún hé淳和
- fēng hé丰和
- chān huo搀和
- cuì hé粹和
- wài hé外和
- wěi shì磈氏
- jiàng shì匠氏
- là shì蜡氏
- méi shì媒氏
- bó shì伯氏
- cí shì慈氏
- shì shì筮氏
- jī shì剞氏
- qín shì琴氏
- jiè shì介氏
- lín shì林氏
- yíng shì嬴氏
- yú shì禺氏
- biāo shì猋氏
- jiù shì舅氏
- pǔ shì谱氏
- mìng shì命氏
- fó shì佛氏
- bǐ shì彼氏
- wèi shì魏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