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ò

不惑


拼音bù huò
注音ㄅㄨˋ ㄏㄨㄛˋ
词性动词


不惑

词语解释

不惑[ bù huò ]

⒈  遇事能明辨不疑。

人以怒迁,公能自克;人以利回,公能不惑。——宋·曾巩《故翰林侍读学士钱公墓志铭》

without doubt; with full self-confidence;

⒉  四十岁的代称。

四十而不惑。

the age of 40;

引证解释

⒈  谓遇事能明辨不疑。

《论语·子罕》:“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唐 韩愈 《伯夷颂》:“一家非之,力行而不惑者寡矣;至于一国一州非之,力行而不惑者,盖天下一人而已矣。”
宋 曾巩 《故翰林侍读学士钱公墓志铭》:“人以怒迁,公能自克;人以利回,公能不惑。”

⒉  后因以“不惑”为四十岁的代称。

《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
晋 陶潜 《饮酒》诗之十六:“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
唐 李復言 《续玄怪录·木工蔡荣》:“﹝ 荣 ﹞自幼信神祇,每食必分置於地,潜祝土地,自总角至於不惑,未尝暂忘也。”
清 方文 《初度》诗:“行年将不惑,学道尚无闻。”
周作人 《死之默想》:“人世的快乐自然是很可贪恋的,但似乎只在青年男女才深切的感到,像我们将近‘不惑’的人,尝过了凡人的苦乐……也就不觉得还有舍不得的快乐。”

国语辞典

不惑[ bù huò ]

⒈  不迷惑。

《论语·子罕》:「知者不惑。」
《后汉书·卷五四·杨震传》:「我有三不惑:酒、色、财也。」

⒉  孔子自称四十不惑,后人因称四十岁为「不惑」。

如:「不惑之年」。

英语without doubt, with full self-confidence, forty years of age

法语sans doute, avec sa pleine confiance, quarante ans d'âge

分字解释


※ "不惑"的意思解释、不惑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看上去他虽然像个小伙子,红光满面,但事实上他已到了不惑之年。

2、互通情报,年龄都是四十而不惑,身居要职。

3、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4、我是长子,从小就是母亲心头肉、掌上珠,现在我已过了不惑之年,回首往事,思绪万千,过去的日子如一团团浮云,扑面而来……

5、常言道四十不惑,最近自己也常常在闲暇之时反问自己:我真的不惑了吗?

6、那时,家父已过不惑之年,精力已大不如前,加之整日伏案写稿,使病情进一步恶化。

7、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8、“养心莫善于寡欲”,不欲则不惑。所欲不必沉溺,只有所向便是欲。

9、古人云“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即将迈入而立之年,为何还整日彷徨呢…

10、已经步入不惑之年的韩再芬现在是安庆再芬黄梅戏艺术剧院的院长

11、几年后,王兆兰与人合伙开办了聚福隆茶庄,她由一名将近不惑之年的下岗女工,本着“少抱怨他人和社会,多改造自己”。

12、四十不惑,正当壮年,虽然你也年青不再,但你是我的好老公,孩子的好爸爸,祝你身体健康,事业蒸蒸日上!

13、就在这之后不久,河南南阳一个报摊跟前,年过不惑的王晋康发现了这本杂志。

14、仁者不忧,智者不惑, 勇者不惧 ,心田的富强能够化解生命中的很多遗憾。

15、武德是武术的灵魂,崇尚武德是武林中几千年来的优良传统,智、仁、勇,谓之三德,即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6、四十岁,有人说这是个不惑之年。

17、不少年近不惑的读者,对儿时设在家门口的“少年之家”,至今仍有一份温暖的记忆。

18、孔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9、况乃蕞迹流惑之徒,投心颛蒙之域,而欲役虑以揣利害,策情以算穷通,其为重伤,岂不惑甚。

20、这个故事的叙述者朱尔斯是个年近不惑的女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