èpiǎo

饿殍


拼音è piǎo
注音ㄜˋ ㄆ一ㄠˇ

繁体餓殍

饿殍

词语解释

饿殍[ è piǎo ]

⒈  饿死的人。亦作“饿莩”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孟子·梁惠王上》

corpse of the starved;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饿莩”。

⒉  饿死的人。

《后汉书·仲长统传》:“及至一方有警,一面被灾,未逮三年,校计騫短,坐视战士之蔬食,立望饿殍之满道。”
《二刻拍案惊奇》卷一:“又兼民穷财尽,饿殍盈途,盗贼充斥,募化无路。”
李大钊 《大哀篇》:“刀兵水火,天灾乘之,人祸临之,荡析离居,转死沟洫,尸骸暴露,饿殍横野。”
茅盾 《脱险杂记》三:“我们看见大街上垃圾堆积如山,短短一段路程就接连出现了三四具饿莩。”

⒊  饿得快死的人。

唐 白居易 《辨水旱之灾明存救之术策》:“凶歉之年,则贱糶以活饿殍。”
明 王錂 《寻亲记·就教》:“[小生]休道朱门生饿殍,[合]也曾白屋出朝郎。”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馀韵》:“舞丹墀燕雀常朝,直入宫门一路蒿,住几个乞儿饿殍。”

⒋  饿死。

宋 王安石 《辞免平章事监修国史表》二:“百姓以安平无事之时,而未免流离饿莩。”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吕无病》:“今见如此用度,恐子孙有饿莩者矣。”

⒌  使之饿死。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若谓古事皆实,则《西厢》、《琵琶》推为曲中之祖, 鶯鶯 果嫁 君瑞 乎? 蔡邕 之饿莩其亲, 五娘 之干蛊其夫,见於何书?果有实据乎?”

分字解释


※ "饿殍"的意思解释、饿殍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造句


1、尤其在这战乱的岁月,他们将成饿殍,父老婴幼将啼饥号寒。

2、1942年8月,深陷重围,饿殍遍野的列宁格勒勉强抵抗住了纳粹入侵力量。

3、朱孔阳不由的在心里叹了一口气,人穷志短啊!整个中华大地,饿殍千里,易子而食。

4、遇上大灾之年,农民卖儿卖女,饿殍遍地,惨不忍睹;与此同时,地主则锦衣肉食,墙高狗恶,有户地主恶霸的大屋竟有七十多间房子,令人咋舌。

5、公元,春,天下大疫,哀鸿遍野,百姓流离失所,饿殍枕藉。

6、河南、山东大水,饿殍满野,炀帝诏开黎阳仓赈之,吏不时给,死者日数万人。

7、那一年中原大旱,赤地千里,饿殍遍野。

8、过去,每遇到灾荒,大批农民流离失所,饿殍遍野,惨不忍睹。

9、毛党国的内斗血淋淋,“文攻武卫”饿殍遍野!

10、难道天下苍生涂炭,饿殍遍地,就是我剑神一门愿意看到的?

11、从《诗经》慨叹的“天降丧乱,饥馑荐臻,无以卒岁”,到清朝《履园丛话》描写的“蝗旱不登,饿殍载道”,饥饿曾经长时间和中国人如影随形。

12、知我者不多,爱我者尤少,识吾画者皆天下之穷人,唯我所同情者,乃道旁之饿殍

13、觐朝未得天下之时,天降饥年饿殍遍野,旱涝不断祸乱丛生,冕帝一年夺得天下,此后年年风调雨顺,终于海晏河清,此乃天时。

14、破烂不堪的战旗随风缓摇,战场上横尸遍野死状百露,在这个动荡不定的年代,饿殍枕藉,火烧火燎,有**离子散,有人死于非命,也有人升官发财,唯独百姓苦不堪言。

15、明末清初年间,烽火连天,战乱四起,饿殍遍野,民不聊生,郭天和李无锋两兄弟以天下太平为己任,带领众人谱写了一曲轰轰烈烈的太平英雄传奇.

16、整个世界疯狂了,到处战火连连, 硝烟弥漫 ,入眼尽是一片残壁断痕,饿殍枕藉。

17、现在想象饿殍遍野的场景,仍让人感到害怕。

18、李世民沿途所见,残垣断壁,饿殍载道,真叫人触目惊心。

19、怎么办?现在军阀、官僚横行,苛捐杂税多如牛毛,弄得人民流离失所,哀鸿遍野、饿殍载道,到处找不着生路,真是民不聊生啊!

20、晋惠帝锦衣玉食、优哉游哉,因为太自在,所以面对饿殍遍野才有“何不食肉糜”的感叹,贻笑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