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òushì

受事


拼音shòu shì
注音ㄕㄡˋ ㄕˋ

受事

词语解释

受事[ shòu shì ]

⒈  语法上指动作的对象,即动作所及于的人或事物。

the object of the action in a sentence; object;

⒉  接受职事或职务。

居家为父子,受事为君臣。

take over a job;

引证解释

⒈  接受职事或职务。

《国语·鲁语上》:“诸侯祀先王、先公,卿大夫佐之,受事焉。”
《三国志·魏志·任城威王彰传》:“太祖 戒 彰 曰:‘居家为父子,受事为君臣,动以王法行事,尔其戒之。’”
宋 程大昌 《演繁露·六更》:“翌日,当直宫女须以未晓前先来受事。”
梁启超 《中国改革财政私案》:“受事一两年,即满篝满车以归。”

⒉  受所教之事。

汉 刘向 《说苑·正谏》:“先生就衣,今愿受事。”

⒊  句子里受动作支配的人或事物。表示受事的名词不一定做句子的宾语,如“衣服送来了”的“衣服”是受事,但是做句子的主语。

如:“我看报”的“报”,“猫捉老鼠”的“老鼠”。

国语辞典

受事[ shòu shì ]

⒈  接任办事。

《国语·鲁语上》:「诸侯祀先王、先公,卿大夫佐之受事焉。」
《三国志·卷一九·魏书·任城威王彰传》:「居家为父子,受事为君臣。」

英语object (of a transitive verb)​, to receive a task

德语Empfänger, empfangsbereit (S)​

分字解释


※ "受事"的意思解释、受事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能够构成双宾句的二价动词除了施事论元外,一般可以带三种论元,即受事论元、材料论元和结果论元。

2、在言语使用中,根据使用者的叙述视点,施事性被激活则作主语,受事性被激活则作宾语。

3、作为形式意义对应体的双及物构式表现为VNN的句法结构,它表示“施事将受事成功地转交给与事”。

4、缩短黏着语素的辖域以增强短语的生成与组合能力,是受事域外化的原动力。

5、欲知前生事,今生所受事,前世之因,后世之果。司音

6、其次,举例分析了连动句中主语角色的复杂性,即可以为施事论元、受事论元或施受同体论元。

7、原型构式中对施事、接受者与受事的语义限制常常被打破,产生隐喻转喻扩展。

8、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

9、预知前生事,今生所受事。前世之因,后世之果,如果你种下了这个因,那么无论经过多少个轮回,你都摆脱不了这个结果。vivib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