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词典盂兰盆盂兰盆的意思
lánpén

盂兰盆


拼音yú lán pén
注音ㄩˊ ㄌㄢˊ ㄆㄣˊ

繁体盂蘭盆

盂兰盆

词语解释

盂兰盆[ yú lán pén ]

⒈  [梵uIIambana]意译为救倒悬。旧传目连从佛言,于农历七月十五日置百味五果,供养三宝,以解救其亡母于饿鬼道中所受倒悬之苦。见《盂兰盆经》。南朝梁以降,成为民间超度先人的节日。是日延僧尼结盂兰盆会,诵经施食。后亦演为仅具祭祀仪式而不延僧尼者。

⒉  指农历七月十五日用于超度亡人的供器。

⒊  旧俗用作占测气候的竹器。

引证解释

⒈  [梵uIIambana]意译为救倒悬。旧传 目连 从佛言,于农历七月十五日置百味五果,供养三宝,以解救其亡母于饿鬼道中所受倒悬之苦。见《盂兰盆经》。 南朝 梁 以降,成为民间超度先人的节日。是日延僧尼结盂兰盆会,诵经施食。后亦演为仅具祭祀仪式而不延僧尼者。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终制》:“若报罔极之德,霜露之悲,有时斋供,及七月半盂兰盆,望於汝也。”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十三:“盂兰盆正言乌蓝婆挐,此译云倒悬。案西国法,至於众僧自恣之日,盛设佛具,奉施佛僧,以救先亡倒悬之苦……旧云盂兰盆是贮食之器,此言讹也。”

⒉  指农历七月十五日用于超度亡人的供器。

《旧唐书·王缙传》:“代宗 七月望日於内道场造盂兰盆,饰以金翠,所费百万。”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中元节》:“又以竹竿斫成三脚,高三五尺,上织灯窝之状,谓之盂兰盆,掛搭衣服冥钱,在上焚之。”
亦省称“盂兰”。 唐 杨炯 《盂兰盆赋》:“陈法供,饰盂兰,壮神功之妙物,何造化之多端!”

⒊  旧俗用作占测气候的竹器。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七:“故都残暑,不过七月中旬。俗以望日具素饌享先,织竹作盆盎状,贮纸钱,承以一竹焚之。视盆倒所向,以占气候;谓向北则冬寒,向南则冬温,向东西则寒温得中,谓之盂兰盆,盖俚俗老媪辈之言也。又每云:‘盂兰盆倒则寒来矣。’”

国语辞典

盂兰盆[ yú lán pén ]

⒈  佛教用语。意为倒悬。指饿鬼道众生活在像被倒吊般的痛苦中。为梵语 Ullambana的音译。佛教徒于僧团结夏安居结束日(农历七月十五日)​,用丰盛的供品,供养三宝以救先人倒悬之苦,相传是出自目莲救母的故事,有「盂兰盆经」述说其事。在唐时,已将「盆」解为盛食物的器具,宋代民俗便演变成中元节祭祀祖先及占侯之物。用竹竿斫成三脚,高三、五尺,上面编织成一个盆碗形以放纸钱等物的器具,称为「盂兰盆」。除了作祭祀之用外,在焚烧后,看盆倒所向,也可以占气候。

分字解释


※ "盂兰盆"的意思解释、盂兰盆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老桥每每成*气聚集地,以桥兴市,以市兴会,每年农历三月三、六月六、十月十三大市集,二月二纸灯会,七月七盂兰盆会等,一直为人聚文化活动的中心。

2、日本人的葬礼深受佛教影响,盂兰盆节时会去扫墓。

3、浦市中元祈福节是当地群众纪念祖先的节日,也是泸溪县代表性传统民俗节日之一,始于宋末,又称祭孤、七月半、寄生节、盂兰盆会等。

4、在这一过程中,百姓对盂兰盆节、中元节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改造的作用是巨大的。

5、从佛教来说,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在各地寺院所举行的法会,简称为“盂兰盆会”。

6、???????农历七月十五,佛教有盂兰盆会,道教为中元节,都是为那个世界的成员办的饕餮盛宴。

7、每月第3个星期日、年末年初及盂兰盆节休假。

8、据日本新华侨报网报道,近日,日本埼玉县川口市的芝园小区将举办盂兰盆会舞蹈活动。

9、我们被告知,登山也许不像曾经的那样是一次精神旅程了,还有许多其他人会和我们一起登山,特别是在盂兰盆节期间。

10、因为在节日期间,日本人会回到祖籍和那些活着及死去的亲属团聚,盂兰盆节也有了家庭团聚的因素。

11、9月1日起,崇福寺开始举行为期3天的“中国盂兰盆会”活动,祭祀祖先。

12、在日本长崎就有“中国盂兰盆会”,主要来自日本各地的华人华侨为逝去的先祖和世界中动植物的灵魂而举办的。

13、据说盂兰盆可以解先亡倒悬之苦。

14、中国各地都有“盂兰盆会”的节日,节期都在七月十五日,唯独大明湖在七月三十日,这大约是为了赶趁大明湖中赏荷的最后一个高潮。

15、主要论述鬼节、中元节和盂兰盆节的基本特点和主要活动。

16、在佛教盂兰盆节期间这样痛苦的遭遇是正常的,但今年却百般折磨。

17、看到上图山的一边刻了很大的“大”这个汉字吗?我们猜想在盂兰盆会或其他的日本传统节日中,可能会起火点燃这个部分吧?

18、他的第二张专辑,“盂兰盆艾弗”已收到来自美国各地的评论家的赞誉。

19、这千余口棺材虽然没有下葬,可是庙里每年有三四次化缘为他们做道场,还有盂兰盆会这样的满汉全席。

20、以销售糕点为主的土特产店销售一空,73岁的店主品田彻说,销量胜过了盂兰盆节,真可谓是“扫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