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


拼音bā qí
注音ㄅㄚ ㄑ一ˊ

八旗

词语解释

八旗[ bā qí ]

⒈  清代满族的军队组织和户口编制制度,以旗为号,分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旗。后又增建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八旗人的后代称八旗子弟,后多借指倚仗祖上有功于国而自己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

the “Eight Banner” of the Man nationality in the Qing Dynasty;

引证解释

⒈  清 代满族户口以军籍编制,分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旗。正白、正黄、镶黄为上三旗(亦称内府三旗),隶属亲军,其余五旗为下五旗。 清 初将归附之蒙古、汉人,又编为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八旗官员平时管民政,战时任将领。旗民军籍为世袭。参阅《清文献通考·兵一》、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八旗之制》。

⒉  对 清 军和满族的称呼。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太宗伐明》:“帝率八旗劲旅抵 燕,围之匝月。”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颁行诏书》:“誓屠八旗,以安九有。”
萧红 《小城三月》:“她们是八旗人,也就是满人。”

国语辞典

八旗[ bā qí ]

⒈  满清时户口的编制,以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种来区别,分为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三类。

清·瞿蜕园《历代职官简释·八旗都统》:「八旗次序,以镶黄、正黄、正白为上三旗,其余为下五旗。行军或行猎,则以镶黄、正白、镶白、正蓝为左翼,余为右翼。」

英语Eight Banners, military organization of Manchu later Jin dynasty 後金|后金[Hou4 Jin1] from c. 1600, subsequently of the Qing dynasty

法语Huit Bannières

分字解释


※ "八旗"的意思解释、八旗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皇太极时,由于有大量的汉人和蒙古人归顺,又被编为“汉军八旗”和“蒙古八旗”,由宗室担任旗主,下设各级管理者,下层旗民称之为“旗奴”。

2、八旗包括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共二十四旗,这是清政权赖以统治的主要支柱;内务府包衣三旗则是清皇室的奴隶,二者的政治地位不同。

3、防御衙署,骁骑衙署,笔贴式衙署共124所,另有八旗兵房共12000间。

4、反而一群老汉八旗,新汉八旗确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5、其中最著名的是法式善《存素堂文集》中的序跋文和盛昱《八旗文经》中的蒙古作家序跋文。

6、本文运用八旗谱牒资料,对萨满教与祭祀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

7、要是遇上关外的八旗,不,哪用八旗,即使遇到李自成、张献忠的老营怕是也是一哄而散的命。

8、绥远城原本是满族八旗部队的驻防地,受满族人的影响,有资格的牙纪会被人称作“爷”。

9、顺、康年间,这种教育通过八旗官学渠道来实施.

10、这种组织历久不衰,保存至今,与满族八旗制度有直接关系。

11、回皇上,盛京有左宝贵所练新式奉军马队、步队、炮队共四千五百人,八旗兵三千五百人,共八千人。

12、但不要忘了,后金还有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

13、面对后金八旗兵的猛烈冲击,急放火器,矢发如雨,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14、光孝寺在八旗界内,庭院广敞,树木阴凉。

15、白莲圣教本着救民于水火之意揭竿而起,杀官除霸,一年十七战屠杀大清八旗百万雄兵,震惊朝野。

16、“一德路,二沙头,三元里,四牌楼,五仙观,六榕路,七株榕,八旗二马路,九曲巷,十甫路。

17、锦衣卫奉督主之命于永乐宫办差,意借建立八旗盟之名聚歼乱党。

18、我们虽然是高干子女,但是决不作玩物丧志的“八旗子弟”。

19、东海女真是满洲八旗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日本学者对满洲八旗中东海女真佐领的研究多有遗误。

20、自中晚清以来,八旗生计问题成为其制度衰弱的缺口且终清之世未能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