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


拼音bā qí
注音ㄅㄚ ㄑ一ˊ

八旗

词语解释

八旗[ bā qí ]

⒈  清代满族的军队组织和户口编制制度,以旗为号,分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旗。后又增建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八旗人的后代称八旗子弟,后多借指倚仗祖上有功于国而自己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

the “Eight Banner” of the Man nationality in the Qing Dynasty;

引证解释

⒈  清 代满族户口以军籍编制,分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旗。正白、正黄、镶黄为上三旗(亦称内府三旗),隶属亲军,其余五旗为下五旗。 清 初将归附之蒙古、汉人,又编为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八旗官员平时管民政,战时任将领。旗民军籍为世袭。参阅《清文献通考·兵一》、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八旗之制》。

⒉  对 清 军和满族的称呼。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太宗伐明》:“帝率八旗劲旅抵 燕,围之匝月。”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颁行诏书》:“誓屠八旗,以安九有。”
萧红 《小城三月》:“她们是八旗人,也就是满人。”

国语辞典

八旗[ bā qí ]

⒈  满清时户口的编制,以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种来区别,分为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三类。

清·瞿蜕园《历代职官简释·八旗都统》:「八旗次序,以镶黄、正黄、正白为上三旗,其余为下五旗。行军或行猎,则以镶黄、正白、镶白、正蓝为左翼,余为右翼。」

英语Eight Banners, military organization of Manchu later Jin dynasty 後金|后金[Hou4 Jin1] from c. 1600, subsequently of the Qing dynasty

法语Huit Bannières

分字解释


※ "八旗"的意思解释、八旗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健锐营是依照八旗建制分为左右两翼,左翼为镶黄、正白、镶白、正蓝四旗,右翼为正黄、正红、镶红、镶蓝四旗。

2、满族的八旗制度一向被认为是维系其民族精神、避免汉化的重要制度,而清代历朝皇帝亦力图强固满族本习。

3、八旗制度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创建的一种耕战合一的社会组织形态。

4、咸丰踌躇未决,暂发了加急文书,招河南八旗军副都统胜保驰援。

5、八角鼓、岔曲,因为都出自八旗子弟之手,在八旗子弟之间流传,常常被人和子弟书混为一谈。

6、努尔哈赤在1616年建立八旗制度的时候,就重视在汉族的文明宝库里寻找自己民族缺乏的文化科学技术。

7、子弟书是满族八旗入关后创制的说唱艺术,清乾隆至光绪年间,在北京曾盛极一时。

8、有清一代,瑷珲驻防八旗在东北边疆等地区的发展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9、我们虽然是高干子女,但是决不作玩物丧志的“八旗子弟”。

10、清代八旗制度是其立国之根本,集行政、生产与军事三项功能于一身。

11、“中国最后一个探花”名叫商衍鎏,祖上是不事稼穑的八旗子弟,从习骑射转为耕读,经历了百余年的时间。(造句 网)

12、驻防八旗受到当地文化习俗的影响是无疑的,如本民族语言的消失、风俗的演变等。

13、八旗将士,万众一心,同仇敌忾,舍死忘生,何愁攻无不克战而不胜呀?

14、雍正元年,清政府开设了八旗蒙古武举。

15、防御衙署,骁骑衙署,笔贴式衙署共124所,另有八旗兵房共12000间。

16、尤其是满洲八旗发挥了重要的军事作用,这就是新疆满营的由来。

17、与丁天一起读北京,八旗子弟。造句 网

18、与丁天一起读北京,八旗子弟。

19、清代的驻防八旗,大体上可分为畿辅驻防、东三省驻防、各省驻防和新疆驻防四大系统。

20、晚清八旗子弟的不务正业,寻花问柳,表明清朝已经走向下坡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