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ǎo

耆老


拼音qí lǎo
注音ㄑ一ˊ ㄌㄠˇ
词性名词

耆老

词语解释

耆老[ qí lǎo ]

⒈  年老而有地位的士绅。

aged person;

引证解释

⒈  老年人。

《礼记·王制》:“养耆老以致孝,恤孤独以逮不足。”
《汉书·朱博传》:“门下掾 赣遂 耆老大儒,教授数百人,拜起舒迟。”
唐 王翰 《饮马长城窟行》:“问之耆老何代人?云是 秦王 筑城卒。”
《新唐书·儒学传下·褚无量》:“﹝ 无量 ﹞以耆老,随仗听徐行,又为设腰舆,许乘入殿中。”

⒉  年老。

《汉书·宣帝纪》:“朕惟耆老之人,髮齿堕落,血气衰微,亦亡暴虐之心。”
宋 叶适 《宋杜君墓志铭》:“如君之安于一丘,而能自信独乐,耆老不倦,以尽其死,是可贤也。”

⒊  老成人。

《礼记·檀弓上》:“鲁哀公 誄 孔子 曰:‘天不遗耆老,莫相予位焉。’”
陈澔 集说:“言天不留此老成,而无有佐我之位者。”

⒋  特指致仕卿大夫。

《礼记·王制》:“耆老皆朝于庠。”
郑玄 注:“耆老,乡中致仕之卿大夫也。”

⒌  指年老而有地位的士绅。

《水浒传》第九四回:“两县耆老率领百姓,牵羊担酒,献纳城池。”
《文明小史》第三七回:“那 诸城 的百姓……听见新官到任,而且为着这件事来的,内中就推出几箇耆老来见新官。”

⒍  古代南方少数民族中称能言善辩者。

晋 常璩 《华阳国志·南中志》:“夷中有桀黠能言议屈服种人者,谓之耆老。其所议论,谓之夷经。”

国语辞典

耆老[ qí lǎo ]

⒈  老人,多指德高望重者。

《三国志·卷五四·吴书·吕蒙传》:「蒙旦暮使亲近存恤耆老,问所不足,疾病者给医药,饥寒者赐衣粮。」
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郡有官吏、僧道、耆老。」

分字解释


※ "耆老"的意思解释、耆老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造句


1、越棉寮中心行政主任郑石表示,开展协助耆老防受虐活动后,已累积了逾40个案例,三个月前还聘请了一名专职社工,为耆老提供心理辅导。

2、曼哈顿地检处检察官万斯表示,虐待耆老问题在美国老龄化加剧的时代,由于其情感关系的特殊性和隐蔽性,被社会严重忽视。

3、*弯泉界排行里,他只算第1百名而已,还有更高深、精邃的耆老

4、纽约探访护士服务华埠中心在中华公所大礼堂举办中秋联欢活动,耆老们渡过了一个愉快的下午。

5、盛?因为断这两个案子,还被当地的耆老士绅狠狠的夸奖了一番,送了一块‘明镜高悬’的牌匾。

6、本文主要是以排湾族的传统社会结构作为研究对象,并采取文献研究和部落耆老的深度访谈等方式来探讨排湾族传统社会的文化结构。

7、熬头项研究对纽约的1880位耆老举行了长期观察,结果发现地中海式饮食和体育锻炼均与罹患老年痴呆症的危害降低相关。

8、两县耆老,率领百姓,牵羊担酒,献纳城池。

9、后来庄里乡绅耆老撒出人去找,也都空手而归,对着锦秋湖上的几帮绺子花了银两打听,也都脑袋摇成了拨浪鼓。

10、古时称作野叟曝言的,其实就是村中耆老晒太阳闲聊,那种原生态的诉说浸透了岁月的醇厚味道。

11、信息科技专业人士黄洁薇称,邹至蕙的工作曾造褔耆老及小区,她有社会公义,曾帮助平反人头税。

12、江湖耆老之中性格奇特诡异之人多不胜数,相比把自己徒弟浸在粪坑里的那类,钱逸群口中的“师父”。

13、对年青人来说,特别是在大城市里,狗已变成必须具备的流行配件,而耆老则求助于小狗带来的友谊。

14、*弯苗栗县头份镇流东小区发展协会召集耆老与志工,竹编大茶壶花灯,是一般茶壶的千倍大。

15、耆老普通对望物感觉非常刺激的敏锐程度有所减退,假如能有认识地多打几个张口,可以增加体内一氧气化氮的萌生,有助于勃第一次打更坚挺。

16、阿公姓陆,是个耆老,年高有德,坊牌人无一个不钦仰他,故此推他为首。

17、很多耆老都有一种天然偏向,那就是不断地评论辩论自己。

18、耆老说完,毛戏水就迫不及待地抢嘴道:“您会吗?”。

19、重九节是耆老的节日,怎么说?

20、许多耆老喜欢在村落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