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jìn huǐ
注音ㄐ一ㄣˋ ㄏㄨㄟˇ
繁体禁燬
⒈ 禁止刊行并予销毁。
例禁毁非法出版物。
英prohibit and destroy;
⒈ 亦作“禁毁”。禁止、烧毁。多指书籍。见“禁燬”。
引黄节 《李氏<焚书>跋》:“明 季此书两经禁燬:一焚於 万历 之三十年,为给事中 张问达 所奏请;再焚於 天启 五年,为御史 王雅量 所奏请。”
例如:禁毁书目。
1、清代禁毁书目(补遗),包括《全毁书目》、《抽毁书目》、《禁书总目》与《违碍书目》。
2、谁妖魔化犹太人,并强烈要求摧毁他们的会堂和住所,扣押他们的贵重物品,以及禁毁他们祈祷书和护照?
3、由于清乾隆以后对钱谦益的著作实行禁毁,故这部作品也未幸免,历次出版均有改动、删节,至今没有一部完整的版本。
4、第二章:金堡《遍行堂集》的刊刻与禁毁。
5、不过,他以抗清为终身职志,鼓吹夷夏大防的民族思想,张扬重民轻君的民本学说,故与时政颇多抵触,甚遭清廷嫌忌,著作屡被禁毁。
6、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禁毁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往往借助官方的权力话语形成强势破坏力,带来社会政治与文化生活的振荡与浩劫。
7、但是,骑士小说最终遭到了禁毁。
8、乞敕礼部行文内外衙门及提调学校佥事御史并按察司官巡历去处,凡遇此等书籍即令禁毁,有印卖及藏习者问罪如律,庶俾人知正道,不为邪妄所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