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dà jūn
注音ㄉㄚˋ ㄐㄨㄣ
⒈ 谓平均。
⒉ 古军礼之一。
⒈ 谓平均。
引《周礼·地官·均人》:“三年大比,则大均。”
郑玄 注:“有年无年,大平计之。”
⒉ 古军礼之一。
引《周礼·春官·大宗伯》:“大均之礼,恤众也。”
郑玄 注:“均其地政、地守、地职之赋,所以忧民。”
贾公彦 疏:“此大均必在军礼者,谓诸侯赋税不均者,皆诸侯僭滥无道,致有不均之事,当合众以均之,故在军礼也。”
孙诒让 正义:“大均之礼者,校比户口以均平征赋之事,事止於畿内。”
1、已过清明风未转,妾处春寒,郎处春应暖。屈大均
2、该文指出,促成屈大均于此年削发为僧的直接原因有二:一是父亡,二是广州城陷。
3、怪不得清代诗人屈大均曾有“瑶俗最尚歌,男女杂踏,一唱百和”的诗句。
4、清代诗人屈大均把橙红骄艳的木棉花比作珊瑚。
5、时至清代,沙井开始形成养蚝产业,清初学者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曾记载,“冬月珍珠蚝更多,渔姑争唱打蚝歌。
6、考古之事,于古代材料,细大均不可放过。忽其细处,则大处每不得通……又宜由细心苦读以发现问题,不宜悬问题以觅材料。
7、其诗文享有盛名,且精于书法,备受屈大均、沈德潜、朱彝尊等名儒称赞。
8、落花有泪因风雨,啼鸟无情自古今。屈大均
9、男儿得死所,其重如山丘。屈大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