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喻


拼音zì yù
注音ㄗˋ ㄩˋ

自喻

词语解释

自喻[ zì yù ]

⒈  自晓;自解。

⒉  自譬,自比。

引证解释

⒈  自晓;自解。

汉 班固 《答宾戏》:“又感 东方朔、扬雄 自喻以不遭 苏、张、范、蔡 之时,曾不折之以正道,明君子之所守,故聊復应焉。”
唐 戴叔伦 《客舍秋怀呈骆正字士则》诗:“无言堪自喻,偶坐更相悲。”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论语·阳货篇一》:“程子 创説个气质之性,殊觉崚嶒。先儒于此,不儘力説与人知,或亦待人之自喻。”

⒉  自譬,自比。 《汉书·贾谊传》:“屈原,楚 贤臣也,被谗放逐,作《离骚赋》,其终篇曰:‘已矣!国亡人,莫我知也。’遂自投江而死。

谊 追伤之,因以自喻。”
《后汉书·陈元传》:“近则 高帝 优相国之礼, 太宗 假宰辅之权。及亡 新王莽,遭 汉 中衰,专操国柄,以偷天下,况己自喻,不信羣臣。”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四:“﹝ 惲寿平 ﹞《十四夜望月》云:‘平开图画含千岭,尽扫星河占一天。’真乃自喻其笔墨之高矣。”

国语辞典

自喻[ zì yù ]

⒈  将自己比喻为某个对象。

《文选·贾谊·吊屈原文·序》:「遂自投汨罗而死,谊追伤之,因自喻。」

英语to refer to oneself as

分字解释


※ "自喻"的意思解释、自喻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唱得不好唱得不好!唉,老声苍迈,实作不得清媚之音;只不过老臣闻说,人间高士常以美人香草自喻,(造句 网)便也效颦聊为殿下一乐!

2、杂用其心以求德于天下,则其所谓德者,岂其能以自喻而有以自慊乎?

3、我以唐太宗亲征创业自喻,或说王师击刘崇乌合如山压卵,冯令公偏要说我做不得唐太宗,做不得山。

4、作为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池莉和方方创作的倾同性是不言自喻的。

5、童总自喻是“一个做包子的人”,这位斯文儒雅的“包子铺大掌门”,同时也是珍珠泥壁材名副其实的第一位受益者。

6、陶令始成爱菊的象征,他以菊的清雅、高洁自喻,不为五斗米折腰。

7、唱得不好唱得不好!唉,老声苍迈,实作不得清媚之音;只不过老臣闻说,人间高士常以 美人香草 自喻,便也效颦聊为殿下一乐!

8、情感支配创作心态,进而表现为历史剧创作中题材选择的现实写照性与主旨表达的自喻性、补偿性。

9、见连续被两人抢先,一向以会看风向自喻的胖子,此时更是忍不住了,不过这家伙似乎很会,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10、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蝴蝶,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11、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12、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江都嫁祖孙,解忧历三朝,昭君侍父子,自喻富饶强大、道德完备的国家却总是靠着和亲弱女的牺牲存续。饭卡

13、诗仙李太白的狂诗《笑傲》是三分半堂创始人李杜最喜爱的诗,也是他的自喻诗。

14、“拓荒者”,她取“池畔风”为笔名,所谓“吹皱一池春水,干卿底事”,她自喻池畔之风,期待吹皱传统观念里男尊女卑的春水。

15、在学习词典编纂中,语法信息处理的重要性不言自喻。与词法问题相比,词典编纂者把更多注意力和精力放到句法问题上。

16、作者就是以冰清玉洁自喻,蔑视当时对他的谤议,以此告慰洛阳的亲友。

17、辛弃疾无非是以廉颇自喻,老虽老矣,建功立业之心尚存,渴望拼搏之念不息,此词是辛弃疾卒前两年而作,流露出老当益壮的战斗意志,一句凭谁问,将这种意志推向极致。

18、唱得不好唱得不好!唉,老声苍迈,实作不得清媚之音;只不过老臣闻说,人间高士常以美人香草自喻,便也效颦聊为殿下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