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体

词语解释
定体[ dìng tǐ ]
⒈ 支配躯体。
⒉ 确定性质。
⒊ 固定不变的形态或性质。
⒋ 固定的体例、体式。
引证解释
⒈ 支配躯体。
引《国语·周语下》:“夫君子目以定体,足以从之,是以观其容而知其心矣。”
韦昭 注:“体,手足也。”
⒉ 确定性质。
引晋 傅玄 《柳赋》:“参刚柔而定体兮,应中和以屈伸。”
唐 刘肃 《大唐新语·知微》:“魏元忠 本名 真宰,仪凤 中以封事召见, 高宗 与语,无所屈挠,慰喻遣之, 忠 不舞蹈而出。 高宗 目送之,谓中书令 薛元超 曰:‘此书生虽未解朝庭礼仪,名以定体,真宰相也。’”
⒊ 固定不变的形态或性质。
引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三:“夫万物之化,无有常形;人之变异,无有定体,或大为小,或小为大,固无优劣。万物之化,一例之道也。”
宋 朱熹 《答柯国才》:“天理自然各有定体,以为深远而抑之使近者非也,以为浅近而凿之使深者亦非也。”
⒋ 固定的体例、体式。
引唐 刘知几 《史通·惑经》:“夫子 之修《春秋》皆遵彼乖僻,习其讹谬,凡所编次,不加刊改者矣。何为其间则一褒一贬,时有驰张,或沿或革,曾无定体!”
金 王若虚 《文辨》:“或问:‘文章有体乎?’曰:‘无。’又问:‘无体乎?’曰:‘有。’‘然则果如何?’曰:‘定体则无,大体须有。’”
元 王恽 《玉堂嘉话》卷八:“欧阳 不宜作《五代史》,合作《四代史》, 司马光 《通鑑》当列 东汉 为世纪, 欧阳 不宜作《十国世家》。呜呼!国家正闰,固有定体,不图今日轻易褒贬。在 周 则为正,在 金 则为闰,天下公论,果如是乎?”
明 胡应麟 《诗薮·古体下》:“古诗窘於格调,近体束於声律,惟歌行大小短长,错综闔闢,素无定体,故极能发人才思。”
国语辞典
定体[ dìng tǐ ]
⒈ 体,文章写作的基本规则及要求。定体指语言形式运用上,固定不变的句法程式。
分字解释
※ "定体"的意思解释、定体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这些组织的营养,使牙齿变得更加坚硬而有光泽,使咬肌及牙齿的基部保持和增强机能,并维持其一定体积的充盈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缓因年老机体萎缩造成的凹脸瘪肋状。
2、被表扬过,也被刁难过;想退出过,好在坚持了“胖仔”说了,做保安不一定体胖,但心宽那是必须的。
3、1990年以来,对出现与特定性传播感染的确定体征和症状相一致的患者,世卫组织推荐采用从综合征着手的方法诊断和管理这些患者的性传播感染。
4、骈体作为一种语体,与散体并列,自晋代定体成式开始,便在公文写作领域长盛不衰,直至文言文的消亡而最终消失。
相关词语
- dìng dìng订定
- nà dìng纳定
- zá dìng杂定
- dìng qī定期
- dìng xiàng定向
- cè dìng测定
- héng dìng恒定
- dìng lǐ定理
- guī dìng规定
- dìng lùn定论
- zhù dìng注定
- suǒ dìng锁定
- què dìng确定
- jiǎ dìng假定
- duàn dìng断定
- bù dìng不定
- yī dìng一定
- tuī dìng推定
- fǒu dìng zhī fǒu dìng guī lǜ否定之否定规律
- fǎ dìng法定
- wén tǐ文体
- tǐ lì体力
- wěi tǐ伪体
- mǔ tǐ母体
- jiǎn tǐ简体
- tǐ wēn体温
- wǎng tǐ往体
- qū tǐ躯体
- kǎi tǐ楷体
- tǐ xíng体型
- tǐ wù体悟
- tǐ tán体坛
- gè tǐ个体
- tǐ tǐ miàn miàn体体面面
- huó tǐ活体
- zhuó tǐ浊体
- tǐ jī体积
- tǐ tǒng体统
- tǐ huì体会
- qiú tǐ球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