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士

词语解释
养士[ yǎng shì ]
⒈ 谓设置上士、中士、下士之官。
⒉ 培养人才。
⒊ 谓收罗、供养贤才。
引证解释
⒈ 谓设置上士、中士、下士之官。
引《礼记·王制》:“是故公家不畜刑人,大夫弗养士。”
⒉ 培养人才。
引《汉书·贾山传》:“地之美者善养禾,君之美者善养士。”
唐 陆贽 《冬至大礼大赦制》:“将务选士之道,必精养士之方。”
明 王琼 《双溪杂记》:“洪武 初,天下学校养士,岁贡一人。”
⒊ 谓收罗、供养贤才。
引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幸蒙诸大夫之策,得返国修政,富民养士。”
五代 刘洞 《石城怀古》诗:“千里 长江 皆渡马,十年养士得何人。”
清 吴伟业 《汴梁》诗:“此地 信陵 曾养士,只今谁解救王孙。”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一章第二节:“孟尝君 就是靠养士出名的。”
分字解释
※ "养士"的意思解释、养士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国家养士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
2、愚以为且宜增修文德,按甲寝兵,息军养士,待时而动。
3、方文所说,系愤世嫉俗者之言,无非恨有明三百年,未得所谓的“养士”之报,思想根柢难免迂陋。
4、性骁果有胆略,倜傥不护细行,而能倾身养士,皆得其死力。
5、国家养士150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
6、国家养士一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
7、战国末年,养士风起,稷下尤盛,有荀况者出,三为祭酒,最为老师,洋洋洒洒,气盖群伦,使孔子之学再展辉煌,他也成了百家中的巨子,人称荀子。
8、中国的幕府制度,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养士之风。
9、倘若能早生十年…嘿,国家养士百五十年,仗节死义,便在今日!…小兄弟乃左大人公子,便代令尊,受了绛这一拜。
相关词语
- huì yǎng惠养
- bào yǎng抱养
- sù yǎng素养
- fā yǎng发养
- yǎng hù养护
- dài yǎng待养
- cháng yǎng长养
- ài yǎng爱养
- jū yǎng鞠养
- zhōu yǎng周养
- jǐ yǎng给养
- bǔ yǎng补养
- yǎng chéng养成
- ēn yǎng恩养
- chuī yǎng炊养
- fàng yǎng放养
- zī yǎng滋养
- gào yǎng告养
- zhǎn yǎng展养
- yǎng yǎng养养
- bā shì八士
- qí shì骑士
- biàn shì便士
- dá shì达士
- bái shì白士
- tiē shì贴士
- shēn shì绅士
- bā shì巴士
- gòng shì贡士
- ruì shì瑞士
- chē shì车士
- bìn shì摈士
- jiàng shì将士
- dà shì大士
- shì guān士官
- cí shì词士
- bá shì拔士
- bō shì波士
- rén shì人士
- bà shì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