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锢

词语解释
党锢[ dǎng gù ]
⒈ 古代禁止某些政治上的朋党参政的现象。
英autocratic rule; one-party dictatorship;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党固”。 东汉 桓帝 时宦官专权,士大夫 李膺、陈蕃 等联合太学生 郭泰、贾彪 等,猛烈抨击宦官集团。宦官诬告他们结为朋党,诽谤朝廷, 李膺 等二百馀人遭捕,后虽释放,但终身不许做官。 灵帝 时, 膺 等复起用,与大将军 窦武 谋诛宦官。事败 膺 等百馀人被杀,并陆续处死、流徙、囚禁六、七百人。事见《后汉书·党锢传》。后泛指禁止党人担任官职并限制其活动。
引《隋书·卢恺传》:“自 周氏 之降,选无清浊,及 愷 摄吏部,与 薛道衡、陆彦师 等甄别士流,故涉党固之譖,遂及於此。”
元 独乐园主 《咏史》:“西园 粥爵诚可耻,党錮忠士灾何延。”
清 方文 《宛陵哭梅郎三兼示令弟季升》诗之四:“昔曾忧党錮,今果见诛锄。”
国语辞典
党锢[ dǎng gù ]
⒈ 禁止诽谤宦官的党人出任官职,并限制其与人交往,禁锢终身。也作「党禁」。
引《后汉书·卷六七·党锢传·序》:「中平元年,黄巾贼起,中常侍吕彊言于帝曰:『党锢久积,人情多怨。若久不赦宥,轻与张角合谋,为变滋大,悔之无救。』」
分字解释
※ "党锢"的意思解释、党锢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汉末党锢使士大夫“群体自觉”走向“个体自觉” ,其下层文士因生存焦虑,将个体自觉表现为对生命的追问,创作出《古诗十九首》为代表的文人诗。
2、然阉人擅命,党锢事起,非乎乱阶。
3、三次党锢后,正派的士人名流几乎殄灭殆尽。
4、本文主要考察党锢之祸这一重大的政治事件对汉末文学的影响。
5、到了汉末,士大夫阶层已经紧紧抱成了一团,共同排挤其他阶层,皇帝为了掣肘,便扶植了宦官集团与之斗争,这也是几次党锢之祸的原因。
6、学界论及东汉党锢,多站在代表正统、道德的士大夫立场,表现出对宦寺阶层行为的轻贱。
7、最后,党锢之祸和随后的战乱使得士人谈论的内容转向以人物评鉴为中心,这直接影响了后来古典文论的发展。
8、第三章主要以士人对各种文体的态度为主线,通过对各种文体代表作品的分析,考察党锢之祸对汉末文学新变的影响。
9、但党锢之祸主要是因为桓、灵帝信任宦官,杀戮士子,累及无辜,前后经历了二十多年,也更是桓、灵自为虐政的恶果。
10、党锢之祸对汉末文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11、“党锢之祸”后,随着汉末政治形势演变,黄门北寺狱的地位与作用逐渐下降,直至毁灭。
12、几乎一从“虐政”蔓衍之始,便有人意识到,他们正在见证一场与东汉末年的“党锢之祸”相类似的乱局。
相关词语
- dǎng shì党士
- dǎng wù党务
- dǎng tú党徒
- dǎng qī党戚
- dǎng shè党社
- dǎng yuán党员
- dǎng jì党纪
- dǎng piào党票
- péng dǎng朋党
- bǐ dǎng比党
- dǎng nán党难
- dǎng nì党逆
- dǎng zú党族
- fù dǎng妇党
- dǎng zéi党贼
- bīn dǎng宾党
- fěi dǎng匪党
- chǒu dǎng丑党
- zhèng dǎng政党
- bāng dǎng邦党
- wán gù顽锢
- fēng gù封锢
- gù lù锢路
- gù zhì锢桎
- bì gù蔽锢
- cuàn gù窜锢
- gù bìng锢病
- yú gù愚锢
- guī gù规锢
- gù jīn锢禁
- shěn gù沈锢
- gù qiú锢囚
- gù cōng sè míng锢聪塞明
- jiōng gù扃锢
- jiān gù监锢
- xǐ gù徙锢
- gù jí锢疾
- jiā gù枷锢
- shēn gù深锢
- gù dìng锢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