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ínchí

临池


拼音lín chí
注音ㄌ一ㄣˊ ㄔˊ

繁体臨池

临池

词语解释

临池[ lín chí ]

⒈  《晋书·卫恒传》:“汉兴而有草书……弘农·张伯英者,因而转精甚巧。凡家之衣帛,必书而后练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后因以“临池”指学习书法,或作为书法的代称。

引证解释

⒈  后因以“临池”指学习书法,或作为书法的代称。

《晋书·卫恒传》:“汉 兴而有草书…… 弘农 张伯英 者,因而转精甚巧。凡家之衣帛,必书而后练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
唐 杜甫 《殿中杨监见示张旭草书图》诗:“有练实先书,临池真尽墨。”
宋 苏轼 《石苍舒醉墨堂》诗:“不须临池更苦学,完取绢素充衾裯。”
明 沉德符 《敝帚轩剩语·名臣通画学》:“前代名臣能临池者多矣,鲜有以画名者。”
清 叶名沣 《桥西杂记·黄忠端书孝经卷》:“夫人善临池,代公作行草,几夺真。”
吕叔湘 《汉字和拼音字的比较》:“书法一项,确是一种艺术。但是这是要有写字的天分的人,再加上十年临池的工夫,才会有成就的。”
孙犁 《秀露集·耕堂读书记》三:“日记抄得很工整,字体遒劲,也可作临池之用。”

国语辞典

临池[ lín chí ]

⒈  俯视溪池。

南朝梁·沈约〈休沐寄怀〉诗:「临池清溽暑,开幌望高秋。」

⒉  东汉张芝学习书法的故事。参见「临池学书」条。后用以称学习书法。

分字解释


※ "临池"的意思解释、临池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三人均为本市书法艺术界的中坚力量,他们自幼染翰临池、夜雨霜晨几十载,而且又都在各自领域恪守操行、孜孜以求。

2、上世纪20年代末起,丁衍庸就开始深研二王、张旭、怀素、米芾等人的书艺,每日洗砚临池,心慕手追。

3、你的书法水平还很低,要多临池练习.

4、假山北面,楼阁临池,飞檐映水,恬静清幽。

5、历来流传有“临池学书,池水尽墨”的典故,也是说张芝习字的故事,后世有误传为王羲之的。

6、面对留学这样系统庞杂的工程和关系一生的重大选择,若没有专家的指导,无疑是盲人摸象,瞎马临池

7、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扔掉了幼年临池学书得来的书写能力而游走于键盘。

8、艺术家们现场点染丹青、挥翰临池,创作数十件书画作品,借此表达对人民子弟兵真挚的节日祝福和深厚情谊[造 句网]。

9、李半之,在太极悟道之外,染翰临池,记得第一次见他墨迹时,就被其静穆书风所感染。

10、只见名家们挥翰临池,或龙飞凤舞、或笔走龙蛇,用毛笔在宣纸上挥洒自如、无拘无束地创作。(造 句网)

11、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终得“入木三分”的功力。

12、碑帖收藏,收藏的是翰墨飘香的古典岁月,是青灯黄卷的临池艰辛,也是难以割舍的翰墨情缘。

13、威济洛波特力,然而瞎马临池的序章也就此幡然崛起。

14、书法创作与欣赏,是凭借一定的临池经验与生活经验进行的。

15、梁启超生平每件事都做得“兴会淋漓”,即使在海外逃命期间,他也随身带着宝爱的碑帖,每天临池不废;夜来呼朋唤友推牌九,不亦乐乎。

16、五岁起,即在父亲的熏陶下摹帖习字,凡四十余年临池不辍,故斋号曰“砚耕堂”。

17、钟繇钟大师临池学书,池水尽墨的事大家自然都知道,可是这个习惯却是他家里人透露出来的,这么久流传下来,我们那个地方的人都知道。

18、临池的树木倒映季节的色彩,浅浅的池水,让孩子安全地玩耍嬉闹。

19、他说,东汉书法家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墨。

20、临池学书席地作画兰亭是个传承传统文化的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