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池

词语解释
临池[ lín chí ]
⒈ 《晋书·卫恒传》:“汉兴而有草书……弘农·张伯英者,因而转精甚巧。凡家之衣帛,必书而后练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后因以“临池”指学习书法,或作为书法的代称。
引证解释
⒈ 后因以“临池”指学习书法,或作为书法的代称。
引《晋书·卫恒传》:“汉 兴而有草书…… 弘农 张伯英 者,因而转精甚巧。凡家之衣帛,必书而后练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
唐 杜甫 《殿中杨监见示张旭草书图》诗:“有练实先书,临池真尽墨。”
宋 苏轼 《石苍舒醉墨堂》诗:“不须临池更苦学,完取绢素充衾裯。”
明 沉德符 《敝帚轩剩语·名臣通画学》:“前代名臣能临池者多矣,鲜有以画名者。”
清 叶名沣 《桥西杂记·黄忠端书孝经卷》:“夫人善临池,代公作行草,几夺真。”
吕叔湘 《汉字和拼音字的比较》:“书法一项,确是一种艺术。但是这是要有写字的天分的人,再加上十年临池的工夫,才会有成就的。”
孙犁 《秀露集·耕堂读书记》三:“日记抄得很工整,字体遒劲,也可作临池之用。”
国语辞典
临池[ lín chí ]
⒈ 俯视溪池。
引南朝梁·沈约〈休沐寄怀〉诗:「临池清溽暑,开幌望高秋。」
⒉ 东汉张芝学习书法的故事。参见「临池学书」条。后用以称学习书法。
分字解释
※ "临池"的意思解释、临池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历史上,有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也有隋朝智永和尚“秃笔三千成笔冢”等。
2、临池学书席地作画兰亭是个传承传统文化的好去处。
3、转业后,虽公事旁午,却仍临池不辍。
4、不经过深入研究,就想凭空创造什么新事物,这种做法,无异于盲人瞎马,夜半临池。
5、梁启超生平每件事都做得“兴会淋漓”,即使在海外逃命期间,他也随身带着宝爱的碑帖,每天临池不废;夜来呼朋唤友推牌九,不亦乐乎。
6、他说,东汉书法家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墨。
7、历来流传有“临池学书,池水尽墨”的典故,也是说张芝习字的故事,后世有误传为王羲之的。
8、贾起家师法晋人,三十年如一日,心无旁鹜,临池不辍。
9、经过多年的“临池学书”,池里的水都被他的笔染黑了。
10、不经过深入研究,就想凭空创造什么新事物,这种做法,无异于盲人瞎马,夜半临池。
11、古有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怀素“笔冢墨池”的典故,但凡书法之大成者,无不勤奋揣摩,专心体悟。
12、受当地浓郁学风的影响,张一飞少时即临池学书,上攻甲骨金文,下研魏碑唐楷,涉猎真草隶篆。
13、三人均为本市书法艺术界的中坚力量,他们自幼染翰临池、夜雨霜晨几十载,而且又都在各自领域恪守操行、孜孜以求。
14、书法创作与欣赏,是凭借一定的临池经验与生活经验进行的。
15、只见名家们挥翰临池,或龙飞凤舞、或笔走龙蛇,用毛笔在宣纸上挥洒自如、无拘无束地创作。
16、师从青岛书坛耆宿蔡省庐,八体俱备,尤精小楷,行、草,宗法王赵,兼擅篆刻;追摹秦玺汉印,师古不泥,潜心临池,执着进取,卅年为一日,未尝稍懈。
17、碑帖收藏,收藏的是翰墨飘香的古典岁月,是青灯黄卷的临池艰辛,也是难以割舍的翰墨情缘。
18、多年来,利用业余时间从事绘画,临池不辍,工于画梅、兰、竹、菊、牡丹、山水等。
19、钟繇钟大师临池学书,池水尽墨的事大家自然都知道,可是这个习惯却是他家里人透露出来的,这么久流传下来,我们那个地方的人都知道。
20、威济洛波特力,然而瞎马临池的序章也就此幡然崛起。
相关词语
- lín zhí临职
- kòng lín控临
- lín xíng临硎
- lín tǒng临统
- lín zhì临制
- lín zhèng临症
- fǔ lín抚临
- miàn lín面临
- āi lín哀临
- lín yuè临月
- cì lín赐临
- qīn lín亲临
- lín zhào临照
- bīn lín濒临
- lì lín莅临
- lín zī临淄
- bó lín博临
- lín hǎi临海
- fǔ lín俯临
- lín zhèng临政
- chí huī池灰
- chí yuàn池苑
- dān chí丹池
- gōu chí沟池
- yīn chí阴池
- guān chí观池
- chí jìng池镜
- hóng chí洪池
- huí chí回池
- chí táng池塘
- lào chí涝池
- huǒ chí火池
- chí zuò池座
- huàn chí豢池
- chí tóu池头
- chí xiè池榭
- chí lín池鳞
- chǔ chí楚池
- chí guǎn池馆
- cāng chí沧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