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髻

词语解释
假髻[ jiǎ jì ]
⒈ 亦作“假紒”。亦作“假结”。
⒉ 假发所作之髻,供妇女装饰用。古称编,汉以后称假髻。髻、紒、结,古字通。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假紒”。亦作“假结”。假发所作之髻,供妇女装饰用。古称编, 汉 以后称假髻。髻、紒、结,古字通。
引《周礼·天官·追师》“掌王后之首服,为副、编次、追、衡、筓” 汉 郑玄 注:“编,编列髮为之,其遗象若之假紒矣。”
《东观汉纪·东平宪王苍传》:“惟王孝友之德,今以 光烈皇后 假髻、帛巾各一,衣一篋遗王。”
《后汉书·舆服志下》:“皇后謁庙服……假结,步摇,簪珥。”
《隋书·礼仪志六》:“皇后謁庙……首饰则假髻、步摇,俗谓之珠松是也。”
明 张弼 《假髻曲》:“西家美人髮及肩,买妆假髻亦峨然。”
分字解释
※ "假髻"的意思解释、假髻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明代妇女也有作假髻的习俗,一般有两种形制:一种是在本身的头发上掺以部分假发,并衬以特制的发托,以抬高发髻的高度;另一种假髻则全部用假发制成。
2、又妇人皆剪剔以着假髻,而危邪之状如飞鸟,至于南面,则髻心正西。
3、又妇人皆剪剔以著假髻;而危邪之,状如飞鸟,至于南面,则髻心正西。
4、比如前一种假髻大多摹仿古制装饰,所以玉丹邱在《建业风俗记》中说,它就是《周礼》所称的“编”。
5、妇人假髻并宜禁断,仍不得作高髻及高冠。
6、唐天宝以后,胡帽渐废,流行假髻。
7、江解元,你身旁可缺书童伴读否?小子我身软无骨,年仅一十有五,上得厅堂、入得厨房,抹了胭脂、戴了假髻也凑合进得正房。
8、她的眉目非常俊俏,面色较花色还亮,姿态娉婷,细长的身上披着粉色的飘带,紫色的翻领女服也绣着仙女花,头发上扎着飞天假髻。
相关词语
- nián jià年假
- jià tiáo假条
- zhēn jiǎ真假
- jǔ jiǎ举假
- bài jiǎ拜假
- jiǎ rú假如
- dài jiǎ贷假
- jiǎ tuī假推
- dù jià度假
- jiǎ xiǎng假想
- jiǎ ruò假若
- jiǎ dìng假定
- jiǎ wù假物
- jiǎ shì假饰
- jiǎ tà假榻
- jiǎ shì假士
- jiǎ zhuāng假装
- cháo jiǎ朝假
- qǐng jià请假
- jiè jiǎ藉假
- wǎn jì绾髻
- ròu jì肉髻
- xiǎo jì小髻
- jiǎn jì翦髻
- shuāng pán jì双蟠髻
- sàn jì散髻
- jì chāi髻钗
- yì jì义髻
- jì gēn髻根
- fà jì发髻
- bāo jì包髻
- biàn jì辫髻
- jì zān髻簪
- cuì jì翠髻
- huán jì鬟髻
- jiǎn jì剪髻
- zǒng jì总髻
- jì yā髻鸦
- xīn jì新髻
- luó jì罗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