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难

词语解释
四难[ sì nán ]
⒈ 四件困难的事情。
⒉ 指难于并得的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语出南朝宋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
⒊ 中医学术语。指形气相失、色夭不泽、脉实以坚、脉逆四时四种难治之症。
引证解释
⒈ 四件困难的事情。
引《商君书·说民》:“欲有六淫,恶有四难。从六淫,国弱。行四难,兵彊。”
朱师辙 注:“四难谓严刑、峻法、力农、务战。”
高亨 注:“四难当是指务农、力战、出钱、告奸四件事。”
汉 阮瑀 《文质论》:“故言多方者,中难处也;术饶津者,要难求也;意弘博者,情难足也;性明察者,下难事也。通士以四奇高人,必有四难之忌也。”
《三国志·魏志·杜恕传》:“然孤论难持,犯欲难成,众怨难积,疑似难分,故累载不为明主所察……若使善策必出於亲贵,亲贵固不犯四难以求忠爱,此古今之所常患也。”
⒉ 指难于并得的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参见“四美”。
引宋 秦观 《寄题赵侯澄碧轩》诗:“风流公子四难并,更引清漪作小亭。”
⒊ 中医学术语。指形气相失、色夭不泽、脉实以坚、脉逆四时四种难治之症。
引《素问·玉机真藏论》:“形气相失,谓之难治;色夭不泽,谓之难已;脉实以坚,谓之益甚;脉逆四时,为不可治。必察四难,而明告之。”
王冰 注:“‘形盛气虚,气盛形虚,皆相失也。’‘夭,谓不明而恶。不泽,谓枯燥也。’‘脉实以坚,是邪气盛,故益甚也。’‘以气逆故疾。’上四句是谓四难。”
国语辞典
四难[ sì nán ]
⒈ 四件困难的事。
引汉·阮瑀〈文质论〉:「故言多方者,中难处也;术饶津者,要难求也;意弘博者,情难足也;性明察者,下难事也。通士以四奇高人,必有四难之忌。」
《三国志·卷一六·魏书·杜畿传》:「然孤论难持,犯欲难成,众怨难积,疑似难分……若使善策必出于亲贵,亲贵固不犯四难以求忠爱,此古今之所常患也。」
⒉ 语本南朝宋·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因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于并得,故称为「四难」。
引宋·秦观〈寄题赵侯澄碧轩〉诗:「风流公子四难并,更引清漪作小亭。」
分字解释
※ "四难"的意思解释、四难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修身养性有五难,追名逐利第一难,患得患失第二难,易悲易喜第三难,挑剔苛求第四难,攀比计较第五难,做人难得心放宽,五难一除寿自延。
2、警察机关“四难”现象的产生,有其客观必然性,不能简单归因于警察素质偏低。
3、养生有五难:名利不去为一难,喜怒不除为二难,声色不去为三难,滋味不绝为四难,神虑精散为五难。五者必存,虽心希难老。
4、从一难二难到八难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特殊能力,例如三难的剑术,四难的疾风双刃,五难的强横至极等等。
5、贬退心猿二十难,黑松林失散二十一难,宝象国捎书二十二难,金銮殿变虎二十三难,平顶山逢魔二十四难,莲花洞高悬二十五难,乌鸡国救主二十。
6、悉索敝赋,军实是供,求挹注于河流,缓急不济,此四难也。
相关词语
- sān sān sì sì三三四四
- sì yì四艺
- sì sàn四散
- sì yào四要
- sì xiáng四祥
- sì tián四田
- sì tiān四天
- sì miàn四面
- sì xù四序
- sì yōng四鄘
- sì xià四下
- sì xiū四休
- sì wù四务
- sì xiāng四乡
- sì xián四闲
- sì xīn四新
- sì wài四外
- sì wēng四翁
- sì yè四业
- sì wù四物
- nán shě nán fēn难舍难分
- nán shuō难说
- nán chén难谌
- nán è难阸
- nán yì难易
- diāo nàn刁难
- nán chǎn难产
- nán kǔ难苦
- nán sè难色
- nán shàng nán难上难
- nán è难厄
- nán qiú难求
- liǎng nán两难
- nàn qiáo难侨
- qiān nán wàn nán千难万难
- nàn yǒu难友
- nàn dì nàn xiōng难弟难兄
- nán shàng jiā nán难上加难
- jié nàn劫难
- nán rěn难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