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譬


拼音qǔ pì
注音ㄑㄨˇ ㄆ一ˋ

取譬

词语解释

取譬[ qǔ pì ]

⒈  打比方;寻取比喻。

引证解释

⒈  打比方;寻取比喻。

《诗·大雅·抑》:“取譬不远,昊天不忒。”
明 张纶 《林泉随笔》:“唐 韩子 言医师之用药,匠氏之用木,有如相之用人。其取譬可谓亲且切矣。”
何其芳 《扇上的烟云》:“有时我真慨叹着取譬之难。”

国语辞典

取譬[ qǔ pì ]

⒈  寻取别的事物作譬喻。

《论语·雍也》:「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分字解释


※ "取譬"的意思解释、取譬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能近取譬 ”, 能近取譬 ,己欲达而达人,换位思考, 。

2、而且 文思敏捷 ,文采华美,散文写得典雅清峻,文气贯通,善于取譬和概括,不仅继承曹操散文的自觉性,而且影响了六朝华丽畅达的文风。

3、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4、班长赵宏能近取譬,深得同学们的敬重。

5、孔子曾经说过“为仁有方,能近取譬”,说的就是要从身边的人和事中讲仁德,而不是动不动就想去感化天下。

6、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孔子

7、惟心自性理难明,水火镜观取譬精。

8、能近取譬是儒学生命智慧运思的风格。 Explaining by simple analogy is the style of Confucian life wisdom

9、同时,对企业谋略研究所需要的企业谋略管理、管理行动逻辑、谐协管理、推延性思维和取譬、关系网络等本土性概念进行了辨析。

10、只要“能近取譬”,公德便水到渠成。

11、“ 能近取譬 ”,可谓仁之方也已, 能近取譬 , 只要“ 能近取譬 ”,而不是动不动就想去感化天下,己欲达而达人,孔子 己欲立而立人。

12、今合丛残小语,近取譬论,以作此书。

13、能近取譬,即能就近作为类比,而推己及人。

14、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巳”(《壅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5、能近取譬”,离你最近的人你能够将心比心,换位思考。

16、善于自由联想、四处取譬的四川方言,通常将两种对立矛盾的因素相包容,呈现在同一语境中,如‘筋斗扑爬’‘惊风扯火’等四川成语。

17、“能近取譬”,离你最近的人你能够将心比心,换位思考。

18、而且文思敏捷,文采华美,散文写得典雅清峻,文气贯通,善于取譬和概括,不仅继承曹操散文的自觉性,而且影响了六朝华丽畅达的文风。

19、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