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仇

词语解释
同仇[ tóng chóu ]
⒈ 谓共同赴敌;对敌人表示共同的愤慨。指共同赴敌者。
引证解释
⒈ 谓共同赴敌;对敌人表示共同的愤慨。
引《诗·秦风·无衣》:“脩我戈矛,与子同仇。”
《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初, 鲁肃 尝劝 孙权 以 曹操 尚存,宜且抚辑 关羽,与之同仇,不可失也。”
清 陈梦雷 《李葆甫传》:“吾义不与贼俱生,孰能与我同仇者乎?”
周恩来 《彭杨颜邢四同志被敌人捕杀经过》:“审问毕,回至看守所,五同志齐唱《国际歌》,以赋同仇,直影响了全所。”
⒉ 指共同赴敌者。
引朱德 《出太行》诗:“两岸烽烟红似火,此行当可慰同仇。”
国语辞典
同仇[ tóng chóu ]
⒈ 语出比喻一致对付仇敌。
引《诗经·秦风·无衣》:「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资治通鉴·卷六八·汉纪六十·献帝建安二十四年》:「鲁肃尝劝孙权以曹操尚存,宜且抚辑关羽,与之同仇,不可失也。」
分字解释
※ "同仇"的意思解释、同仇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他们互相召唤、互相鼓励,舍生忘死、同仇敌忾。
2、大哥,私心亦是亘古皆有,为今之计,大哥可晓以利害,合则存,分则亡,纵横之策古时既有,动荡之际当同仇敌忾方能消弭祸端,不然使敌各个击破,则悔之晚矣。
3、方今四海横流,国亡无日,惟有同仇敌忾,共御外侮,庶可见封土获全,邪谋消阻之日…….
4、所有党派同仇敌忾地痛斥恐怖主义者。
5、心中不断回想着那些一起在金三角,与幽狼一队敌忾同仇的热血日子。
6、何况,诸葛家与司马家如今共处一处,以两家的交情来判断,他们必然会同仇敌忾,一致对外。
7、如今大敌当前,全国同胞要同仇敌忾,奋战到底。
8、因为国人同仇敌忾,所以能打败日寇的侵略。
9、虽然这些群落之间摩擦不断,争斗频仍,但语言和文化使他们始终是一个民族,他们也总是同仇敌忾。
10、第六十四章同仇敌忾上一章:第六十三章威逼利诱。
11、王竹在街上转悠了一圈,满耳朵听到的都是歌功颂德、同仇敌忾的声音,心里一阵窃喜,忍不住笑道:“邹明把财宝都搬出来了吗?”。
12、只要国家能显示实力摆平周边小赤佬,全国人民会同仇敌忾、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要人有人,通过一次振奋人心的军事胜利!国家会更和谐更发展。
13、各地民团积极响应,“城厢内外,各榜长红,约剿杀外人,同仇敌忾”。
14、战士们同仇敌忾,临危不惧,勇往直前,争取最后的胜利。
15、于浩有些悲凉的看着眼前的众人,特别是那些同自己一样的庶民,他们之前还在愤恨的咒骂为富不仁,此时却与贵族子弟“同仇敌忾”。
16、大家同仇敌忾得責斥著落網的小偷。
17、而这一幕的制造者,在中国领土上也犯下了滔天罪恶的事实,让他们更平添了一份同仇敌慨之心了!“钧座,中原已不能有效掌控部队了!”。
18、子卿不得无礼,郭兄弟出手是为了帮燕家镖局退敌,我们共同押这一趟镖,本来就应该同仇敌忾,万不可意气用事,逞强好胜。
19、他说:“如果你是街区上最富有的人、地球上最富有的国家,没有人可以威胁到你的地位,那么你与盟国间就没有同仇敌忾的天然联合力。”
20、是,孝武帝在位,政治清明,社会安定,民心向善,路不拾遗,在遭遇外族侵略之时,同仇敌忾,将士用命,保我汉家天下安如磐石。
相关词语
- tóng lèi同类
- hé tóng合同
- huǒ tóng伙同
- tóng chuāng同窗
- tóng jìn tóng chū同进同出
- tóng líng同龄
- huì tóng会同
- tóng rì同日
- tóng qíng同情
- tóng bèi同辈
- léi tóng雷同
- tóng chē同车
- tóng liáo同僚
- dà tóng大同
- tóng háng同行
- tóng jū同居
- tóng bāo同胞
- tóng dé tóng xīn同德同心
- tóng fāng同方
- tóng yè同业
- shì chóu世仇
- chóu è仇恶
- bào chóu xuě chǐ报仇雪耻
- chóu yuàn仇怨
- yǎng chóu养仇
- chóu shǒu仇首
- tóng chóu同仇
- xuè hǎi yuān chóu血海冤仇
- chóu jiā仇家
- chóu yáo仇繇
- jiā chóu家仇
- jiǎ chóu贾仇
- chéng chóu成仇
- yuàn chóu怨仇
- zhí chóu执仇
- chóu kǒu仇口
- chóu chǐ仇耻
- xún chóu寻仇
- chóu chí仇池
- yǒu yuān bào yuānyǒu chóu bào chóu有冤报冤,有仇报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