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制度

词语解释
八旗制度[ bā qí zhì dù ]
⒈ 清代满族的社会组织形式。1601年努尔哈赤在牛录组织基础上,初建黄、红、蓝、白四旗。1615年增建镶黄、镶红、镶蓝、镶白四旗,共为八旗。初建时兼有军事、行政、生产职能。后利用八旗军队加强对各族人民控制,其生产意义渐小。清亡后瓦解。
引证解释
⒈ 清 满族的社会组织形式。 明 万历 二十九年(1601年), 努尔哈赤 在牛录制的基础上建立黄、白、红、蓝四旗, 万历 四十三年(1615年)增建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共为八旗。所有满族成员均分别编入某一旗,世代不变。每旗(满语为“固山”)辖五参领(“甲喇”),每参领辖五佐领(“牛录”),平时生产,战时出征。 皇太极 时又将归附的蒙古人和汉人编为“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这种生产、行政和军事三位一体的组织形式,是适合当时满族的社会经济基础的,对满族的社会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入关后,这种组织形式的性质起了变化:生产职能逐渐缩小,军事、行政职能日益突出,发展成为单纯的统治人民的工具。 清 亡后,这一制度也随之瓦解。
国语辞典
八旗制度[ bā qí zhì dù ]
⒈ 为满洲部族民籍与军队相结合的组织。初编三百人为一牛录,设额真一人,后又定户籍、设八旗,每五牛录设一甲喇额真,五甲喇额真设一固山额真,每固山额真设左右梅勒佐之,以各掌其户籍及军政。见清·瞿蜕园《历代职官简释·八旗都统》。
英语Eight Banners system, the military and social organization of the Manchus between c. 1500 and 1911
德语Acht Banner (S)
分字解释
※ "八旗制度"的意思解释、八旗制度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这些资源是八旗户籍制度的产物。
2、也就在那个时期八旗制度正式确立,政权上下使用满语满文;服装发式亦须一律,妇女不得缠脚,男子皆要剃发留辫。
3、清代黑龙江汉军旗人的利益争夺反映了八旗制度对汉人的深刻影响。
4、在中国的清王朝,满州人建立了“八旗”制度,以使自己避免被中国社会同化的目的。
5、本文概述了八旗的组建、内部结构、八旗的各项制度、八旗的衰落过程。
6、第一个重大的改变就是在中国北方建立了满州的八旗制度。
7、努尔哈赤在1616年建立八旗制度的时候,就重视在汉族的文明宝库里寻找自己民族缺乏的文化科学技术。
8、清代八旗制度是其立国之根本,集行政、生产与军事三项功能于一身。
9、这种组织形式即使不是在满族八旗制度影响下产生的,也是受了八旗制度相当大的影响和规范。
10、这种包养政策,曾经为调动八旗官兵的积极性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不过,随着社会发展,这种制度的消极性也日益暴露出来。
11、八旗制度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创建的一种耕战合一的社会组织形态。
12、盛京将军辖区的“城”已成为驻防区约定俗成的政区,拥有治所、幅员、边界、行政组织等,驻防制度逐渐演变为带有八旗制度特征的地方行政制度。
13、满族的八旗制度一向被认为是维系其民族精神、避免汉化的重要制度,而清代历朝皇帝亦力图强固满族本习。
14、自中晚清以来,八旗生计问题成为其制度衰弱的缺口且终清之世未能解决。
15、这种组织历久不衰,保存至今,与满族八旗制度有直接关系。
16、八旗是与八旗制度相伴而生的由多民族组成的社会群体,有着300多年的发展历史。
17、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顺治皇帝对八旗制度进行改革,由自己亲自掌握正黄、镶黄、正白三旗,形成了“上三旗”。
18、万历四十三年努尔哈赤于关外正式建立八旗制度,同年三到六月份山东北直隶旱灾,盗贼蜂起,明神宗下诏赈济收效甚微。
相关词语
- bā fēn八分
- bā děng八等
- bā yì八佾
- bā bā xí八八席
- bā kǎi八恺
- bā cí八慈
- zhí bā直八
- bā guà八卦
- bā huì八会
- bā dá八达
- bā chā八叉
- bā fāng八方
- bā rěn bā guān八忍八观
- bā jùn八儁
- bā chén八陈
- bā jì八纪
- bā bǎo八宝
- bā jiǔ八九
- bā chuí八陲
- bā bā八八
- qí qí旗旗
- fēng qí锋旗
- duì qí队旗
- zhuàng qí幢旗
- qí liú旗旒
- fáng qí防旗
- hóng qí虹旗
- niǎo qí鸟旗
- qí dàng旗档
- jiǎng qí奖旗
- qí dì旗地
- qí mǎn旗满
- mó qí磨旗
- lóng qí龙旗
- mí qí靡旗
- kào qí靠旗
- qí fān旗幡
- jūn qí军旗
- jì qí祭旗
- qí hào旗号
- cāo zhì操制
- xué zhì学制
- shàn zhì缮制
- bì zhì币制
- chǔ zhì处制
- zhì nù制怒
- ān zhì安制
- dìng zhì定制
- zhǔn zhì綧制
- féng zhì缝制
- guī zhì规制
- jīng zhì精制
- tǐ zhì体制
- yìn zhì印制
- zhuān zhì专制
- biān zhì边制
- zhì fú制服
- bì zhì弊制
- zì zhì自制
- kòng zhì控制
- chāo dù超度
- lì dù力度
- wěi dù纬度
- kuān dù宽度
- chóu dù筹度
- dù shēn度身
- zì duó自度
- tī dù梯度
- wáng dù王度
- dù jià度假
- shì dù适度
- hú dù弧度
- líng dù零度
- jí dù极度
- tái dù台度
- chuǎi duó揣度
- shǒu dù首度
- cān dù参度
- yī dù一度
- zhèng dù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