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hú tù
注音ㄏㄨˊ ㄊㄨˋ
⒈ 狐和兔。亦以喻坏人;小人。
⒈ 狐和兔。亦以喻坏人;小人。
引汉 扬雄 《长杨赋》:“虎豹狖玃,狐兔麋鹿。”
唐 崔颢 《古游侠呈军中诸将》诗:“地迴鹰犬急,草深狐兔肥。”
宋 张元干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词:“底事 昆仑 倾 砥柱,九地 黄 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
清 玉瑟斋主人 《血海花·嚼雪》:“纵横狐兔擅威权,空叫我嫠纬凄凉痛抱天。”
梁启超 《留别澳洲诸同志》诗之一:“狐兔中原恶,干戈旧岁徂。”
1、曾看洛阳旧谱,只许姚黄独步。若比广陵花,太亏他。旧日王侯园圃,今日荆榛狐兔。君莫说中州,怕花愁。刘克庄
2、雷震子观看,只见稀奇景致,雅韵幽栖,藤缠桧柏,竹插巅崖,狐兔往来如梭,鹿鹤唳鸣前后,见了些灵芝隐绿草,梅子在青枝,看不尽山中异景。
3、亦作狐兔之悲,狐死兔悲,狐死兔泣。
4、眼看西晋之荆榛,犹矜白刃;身属北邙之狐兔,尚惜黄金。语云:“猛兽易伏,人心难降,溪壑易填,人心难满。”信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