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缚

词语解释
面缚[ miàn fù ]
⒈ 两手反绑。
例面缚西都。——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
面缚两降将。——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英with one's hands tied behind one's back;
引证解释
⒈ 双手反绑于背而面向前。古代用以表示投降。参见“面缚舆櫬”。
引《左传·襄公十八年》:“乃弛弓而自后缚之。其右 具丙 亦舍兵而缚 郭最,皆衿申面缚,坐于中军之鼓下。”
杨伯峻 注:“面缚,即自后缚之。”
《史记·宋微子世家》:“周武王 伐 紂 克 殷,微子 乃持其祭器造於军门,肉袒面缚,左牵羊,右把茅,膝行而前以告。”
司马贞 索隐:“面缚者,缚手于背而面向前也。”
唐 柳宗元 《为裴中丞伐黄贼转牒》:“谓宜投戈顿顙,面缚乞身。”
元 尚仲贤 《单鞭夺槊》第一折:“你既肯面缚归降,我也须降阶接待。”
严复 《原强续篇》:“是何异驱四百兆之赤子,繫颈面缚以与其仇,以求旦夕之喘息。”
国语辞典
面缚[ miàn fú ]
⒈ 双手被反绑在背后而面向前。
引《史记·卷三八·宋微子世家》:「周武王伐纣克殷,微子乃持其祭器造于军门,肉袒面缚,左牵羊,右把茅,膝行而前以告。」
《文选·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小战江介,则成都自溃,曜兵剑阁,而姜维面缚。」
分字解释
※ "面缚"的意思解释、面缚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望即遣供奉官至行营,督其进兵,掩其无备,必须刘稹与诸将皆举族面缚,方可受纳。
2、司马懿军到武丘,王凌在水边面缚等待,说:“凌若有罪,公当折简召凌,何苦自来邪!”。
3、刘璋及群臣六十余人,面缚舆榇,出北门十里而降。
4、遣使奉皇帝玺绶,为笺诣艾请降;艾至成都,禅率太子诸王及群臣六十余人面缚舆榇诣军门。
5、等语,因遣绍良持书返报,自率部兵,径诣成都,后主面缚舆榇,出城降艾。
6、故微子以殷王之昆,面缚衔璧而归武王,岂所乐哉,不得已也。
7、甲午,秦兵至姑臧,天锡素车白马,面缚舆榇,降于军门。
8、艾至成都城北,后主率太子诸王及群臣六十余入,面缚舆榇,诣军门降。
9、司马懿军到武丘,王凌在水边面缚等侍,说:“凌若有罪,公当折简召凌,何苦自来邪!”。
10、臣又手书申喻,开示生路,群寇困逼,知命穷数尽,解甲投戈,面缚委质,印绶万数,资器山积。
11、艾至成都城北,汉主率太子诸王及群臣六十馀人,面缚舆榇诣军门。
12、周武王灭商后,微子持祭器造于武王军门,肉袒面缚,左牵羊,右把矛、膝行而前,向武王说明自己远离纣王的情况。
13、十二月丁卯,赫连定弟社于度洛孤面缚出降,平凉,收其珍宝。
14、可惜东吴背盟袭取荆州之时,其弟糜芳举城投降,导致关羽兵败身亡,糜竺面缚请罪,为刘备所宽恕,待遇如初,但不久后病死!
15、周武王伐纣克殷,微子乃持其祭器造于军门,肉袒面缚,左牵牛,右把茅,膝行而前以告。
16、是日,浚戎卒八万,方舟百里,鼓噪入于石头,吴主皓面缚舆榇,诣军门降。
17、艾受命忘身,束马县车,自投死地,勇气陵云,士众乘势,使刘禅君臣面缚,叉手屈膝。
18、次日,魏兵大至,后主率太子诸王及群臣六十余人,面缚舆榇,出北门十里而降。
19、诸军破桶冈,志山、贵模、廷凤面缚降。
20、艾受命忘身,束马悬车,自投死地,勇气陵云,士众乘势,使刘禅君臣面缚,叉手屈膝。
相关词语
- miàn miàn sī qù面面厮觑
- bā miàn八面
- fǎn miàn反面
- dāng miàn luó duì miàn gǔ当面锣对面鼓
- miàn miàn yuán dào面面圆到
- miàn shí面食
- miàn cháng miàn duǎn面长面短
- miàn péng miàn yǒu面朋面友
- lěng miàn冷面
- mò miàn磨面
- miàn hóng miàn lù面红面緑
- miàn pí面皮
- miàn hóng miàn chì面红面赤
- miàn xiāng面相
- hòu miàn后面
- mí miàn谜面
- běi miàn北面
- dāng miàn gǔ duì miàn luó当面鼓对面锣
- móu miàn谋面
- fěn miàn粉面
- fù zhí缚絷
- bāng fù帮缚
- bái fù白缚
- zhuā fù抓缚
- tǎn fù袒缚
- jiǎn fù检缚
- fù shǒu fù jiǎo缚手缚脚
- bǎng fù绑缚
- suǒ fù锁缚
- jié fù劫缚
- jī fù羁缚
- biān fù鞭缚
- shù fù束缚
- fù bǎng缚绑
- fù zhā缚扎
- zuò jiǎn zì fù作茧自缚
- shǒu wú fù jī zhī lì手无缚鸡之力
- jū fù狙缚
- zào jiǎn zì fù造茧自缚
- fù zài缚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