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lǐ xué
注音ㄌ一ˇ ㄒㄩㄝˊ
繁体禮學
⒈ 礼经;礼书之学。
⒈ 礼经;礼书之学。
引晋 陆云 《荐张赡书》:“莫不崇典謨以教思,兴礼学以陶远。”
《南齐书·王俭传》:“俭 长礼学,諳究朝仪,每博议,证引先儒,罕有其例。”
《陈书·儒林传·郑灼》:“时有 晋陵 张崖、吴郡 陆詡、吴兴 沉德威、会稽 贺德基,俱以礼学自命。”
1、孔子推崇周礼,而丧祭之礼侍奉的对象即鬼神,所以孔子不能明言否定鬼神,其无神论观念在礼学中处于两难境遇。
2、老子之言道德,吾有取焉耳。及捶提仁义,绝灭礼学,吾无取焉耳。
3、关于冠礼举行时间,历来是礼学研究中关键而聚讼难已的问题。
4、清代中期,以凌廷堪、焦循、阮元为代表的汉学家提出了“以礼代理”说,即主张用礼学代替理学。
5、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束缚多如牛毛,程朱礼学提倡妇女要贞操守节,更将这种残酷的制度发挥到了极点。
6、礼学思想也影响着荀子对理想社会的构想。
7、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束缚多如牛毛,程朱礼学提倡妇女要贞*守节,更将这种残酷的制度发挥到了极点。
8、在清初礼学的复兴运动中,万斯大是个引人注目的礼学家。
9、至于世族之家学,其最重儒家礼学,并且包容文史、杂艺等,以增强世族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
10、主要通过对孔子仁学与礼学的深入分析,指出其人性论蕴涵着性善或性恶的两极趋向。
11、重视风俗教化是顾炎武礼学研究的重点。
12、其礼学以《朱子家礼》为中心,尤其重视丧礼和祭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