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ǎojiǎ

保甲


拼音bǎo jiǎ
注音ㄅㄠˇ ㄐ一ㄚˇ

保甲

词语解释

保甲[ bǎo jiǎ ]

⒈  古代(宋王安石始创)的一种户籍编制制度。若干家编作一甲,设甲长;若干甲编作一保,设保长(沿用至解放前)

neighbourhood administrative system;

引证解释

⒈  宋 代的一种乡兵制度。 熙宁 初, 王安石 变募兵而为保甲。其法是:十家为一保,有保长。五十家为一大保,有大保长。十大保为一都保,有正副都保正。家有两丁以上者,选一人做保丁,组成保甲,授以弓弩,教之战阵。参阅《宋史·兵志六》、《文献通考·兵考五·兵制》。

⒉  旧时统治人民的户籍编制。 清 代保甲之法,十户为牌,设一牌头,十牌为甲,设一甲头;十甲为保,设一保长。户给印牌,书其姓名丁口,出则注其所往,入则稽其所来。解放前,保甲之编组以户为单位,户设户长;十户为甲,甲设甲长;十甲为保,保设保长;实行各户互相监视和互相告发的连坐法,以及各项强迫劳役办法。一九三四年十一月七日,国民党政府宣布在它统治的各省市一律推行这种户籍制度。参阅《清朝文献通考·户口考一》及《职役考一》、《毛泽东选集·论联合政府》注释。

分字解释


※ "保甲"的意思解释、保甲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他们的工作困难重重,饱受阻力,有时还有危险;在许多地方,没有人愿意出任保甲长,保甲制度已形同虚设。

2、在军事方面,管仲认为兵在精不在多,强调寓兵于农,把行政上的保甲制度同军队组织紧密结合起来。

3、比如,作为变法之一的保甲法推行时,为了逃避供养军队的高额赋税与被抽去当兵的双重威胁,民间发生了不止三、两起自残事件,严重者直至砍下了自己的手臂。

4、那些有枪在手的保甲们却表现出有恃无恐,满不在乎的样子,继续催租逼债。

5、保甲自卫团“于阿城县内枪杀了抗日联军的兵士和工作人员9名,把其中8个人的耳朵和一个人的头割下送来阿城县公署”。

6、如在悔罪投诚,弃邪归正,即称救回难民,逐一查明籍贯,本地编入保甲

7、同样明显的是,即使像中国这样一个住所极为固定的国家,保甲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也只是一种法律上的袭用假设。

8、宋代乡里保甲制是继承历代乡里制度并加以发展的结果,并具有其独特的统治职能、运转方式和政治作用。

9、“寓保甲于自治之中”的真正意图照旧是为了强化国家的权力,自治只不过是它的一块遮丑布而已。

10、《康熙休宁县保甲烟户册》对保甲与户籍制度、徽州地方社会等研究有重要价值。

11、但吴芮低调,虽然手里拥有几万雄兵,但他“藏兵于民”,采用保甲法,大部分士兵都是兵农合一,脱了兵服就是老百姓。

12、诚得当道者为之提倡申卫生之要旨,谕饬南、番两县,暨各段保甲、巡缉委员,严勒各街坊董事、地保等各街堆积一律清除。

13、保长一职,是旧中国历史上保甲制度的产物,在民国后期,国民党行政院重新规定,十户为一甲,十甲为一保。

14、同时,又拿出自己用惯了的“保甲法”,在黄州各地分区编制保甲,训练乡勇。

15、结果分析了自清中后期始逐渐形成的以保甲制度为基础的社区管理、相应空间结构及其组织秩序。

16、对于罪恶昭著,人民要求坚决惩处的保甲反动分子,应加处分。

17、二百零二、那些有枪在手的保甲们却表现出有恃无恐,满不在乎的样子,继续催租逼债。

18、本文运用大量档案资料,分析了战后保甲制度在嘉兴地区的运作情况。

19、福建路有忠义武勇立功自效取仕之人,理宜召募,除保甲正兵外,弓手、百姓、僧行、有罪军人并听应募。

20、这种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历史上“保甲法”的治村模式,引起了于建嵘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