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ózhī

罗织


拼音luó zhī
注音ㄌㄨㄛˊ ㄓ

繁体羅織

罗织

词语解释

罗织[ luó zhī ]

⒈  虚构种种罪名,对无辜者加以诬陷。

招集无赖数百人,令其告事,共为罗织,千里响应。——《旧唐书·来俊臣传》
罗织罪名。

frame up; cook;

引证解释

⒈  谓无中生有地多方构陷。

《旧唐书·酷吏传上·来俊臣》:“招集无赖数百人,令其告事,共为罗织,千里响应。欲诬陷一人,即数处别告,皆是事状不异,以惑上下。”
宋 苏轼 《再乞郡札子》:“考其所言,皆是罗织,以无为有。”
元 无名氏 《谢金吾》第二折:“他则待赚离了边关,罗织你些罪过。”
张篁溪 《苏报案实录》:“﹝《苏报》﹞遂引起 满清 官吏之注目,罗织成狱。”

⒉  犹兜揽。

《西游记》第六三回:“你原来是取经的和尚,没要紧罗织管事!我偷他的宝贝,你取佛的经文,与你何干,却来厮斗!”

国语辞典

罗织[ luó zhī ]

⒈  网罗罪状,陷害无辜。

《旧唐书·卷九二·萧至忠传》:「至忠泣而奏曰:『陛下富有四海,贵为天子,岂不能保一弟一妹,受人罗织?宗社存亡,实在于此。』」
唐·朱敬则〈请除滥刑疏〉:「杜告密之源,绝罗织之迹。」

开脱

分字解释


※ "罗织"的意思解释、罗织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本文介绍在台车上可生产的真丝产品、乔其纱织物、网眼织物、纱罗织物、毛圈织物、绒类织物等,并介绍了这些产品的生产与设计方法。

2、罗织罪名,诬枉陷害岳飞父子和张宪而置之于死地,这就正是秦桧任凭“一时之私意”。

3、绞综综框配有新的驱动系统,使用该综框织造纱罗织物时可获得更高的生产速度,能加工出各式各样的组织,而且图案不受任何限制。

4、纱罗织物:一种薄而透明的织物,由宽松的编织法而编成,用于窗帘或服饰。

5、敌人为了除掉他,罗织了许多子虚乌有的罪名来陷害他。

6、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碗转麹尘花。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元稹

7、及返高平,渐获生聚,而镇安复从中为构罗织罪名,进行陷害,遂以兵围归顺。

8、难道是卑鄙的陪审团对你故意罗织罪名的吗?

9、人们担心,刘先生将被控以“煽动颠覆国家政权”,一种类似的任意罗织罪名。

10、此种选择性执法的现状在某种意义上丑化了“诽谤罪”的公众形象,公众往往下意识地认为它堕落成了权力机关罗织构陷的工具。

11、暗杀小明王韩林儿、罗织罪名清洗功臣,按传统道德标准都是不忠不义之举。

12、这篇奏疏摆事实,讲道理,条理清楚,逻辑严密,是一篇很好的辩诬文章,其“今置正考不言,而以正考所取之人,混加之臣,此其言非公平,意主罗织,行路知之矣”。

13、, 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碗转麹尘花。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14、这个狗官干尽了罗织构陷的勾当。

15、即极罗织之能事,肆穷治之淫威,嗜诛杀如癖好,‘泽吻磨牙,噬绅缨若狗豚然。

16、宜都王即帝位以后,孔宁子与侍中王华都有获取富贵的愿望,嫉恨徐羡之、傅亮专揽大权,于是日夜在文帝面前罗织罪状,诬陷他们。

17、西门豹刚正不阿,不奉承献媚,朝廷接连不断派员检查邺郡之各项事务,他们为西门豹罗织了大量罪名。

18、这样的文句,确实容易贻人口实,并被罗织罪名。

19、生命之网不是我们罗织的,我们只是这张网上的一根网线而已。

20、数月之内,他们罗织自身的广泛影响,营造出乐队丰硕的音乐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