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ù shé
注音ㄩˋ ㄕㄜˊ
⒈ 喻贤者夭折,或为保持节操而捐躯。
⒈ 喻贤者夭折,或为保持节操而捐躯。
引晋 傅玄 《笔赋》:“柔不丝屈,刚不玉折。”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毛伯成 既负才气,常称寧为兰摧玉折,不作萧敷艾荣。”
南朝 梁简文帝 《上昭明太子集别传表》:“玉折何追,星頽靡续。”
唐 卢照邻 《五悲·悲才难》:“嵇生 玉折, 颜子 兰摧。”
1、这语才毕,文宗料知不佳,急起视太子,已经喘做一团,不消半刻,即兰摧玉折了。
2、镇尧盛怒之下呼笔饮墨,兰摧玉折,瞬间将幽径中的机关迷阵尽数毁去。
3、某总经理身故,我父亲送去的祭幛上写着兰摧玉折四字。
4、宁为兰摧玉折,不作萧敷艾荣。陈继儒
5、看着兰摧玉折,肖雨婵心疼得脸都要白了。
6、不错,还望你以后多多行善,切勿再起杀念,否则怨气突增,他**小儿兰摧玉折,悔之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