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声

词语解释
同声[ tóng shēng ]
⒈ 发出声音的时间相同。
英simultaneous;
⒉ 声音相同。比喻志趣相同或志趣相同者。
例同声相应。
英same sound;
⒊ 众口一辞;随声附合。
例台下同声叫起好来。
英(speak)at the same time;
⒋ 言语腔调相同。
例亦须择言而发;不与净、丑同声。——清·李渔《闲情偶寄》
英same tone;
引证解释
⒈ 声音相同。比喻志趣相同或志趣相同者。参见“同声相应”。
引汉 贾谊 《新书·胎教》:“故同声则处异而相应,意合则未见而相亲。”
晋 陆机 《驾言出北阙》诗:“良会罄美服,对酒宴同声。”
唐 李白 《赠僧崖公》诗:“江濆遇同声,道 崖 乃僧英。”
金 元好问 《自菊潭丹水还寄崧前故人》诗:“黄金鍊出相思句,寄与同声别后看。”
⒉ 谓众口一辞;随声附和。
引汉 扬雄 《解嘲》:“是以欲谈者卷舌而同声,欲步者拟足而投跡。”
《东周列国志》第六二回:“诸大夫同声应曰:宜逐之。”
欧阳山 《柳暗花明》八一:“大家一听,又雄壮,又有劲,又明白,又合心意,都同声叫起好来。”
⒊ 指无实学而人云亦云者。
引《警世通言·三现身包龙图断冤》:“今日且説箇卖卦先生去 兗州府 奉符县 前,开箇卜肆,用金纸糊着一把太阿宝剑,底下一箇招儿,写道:‘斩天下无学同声。’”
⒋ 指言语腔调相同。
引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词采》:“无论生为衣冠、仕宦,旦为小姐、夫人,出言吐词当有隽雅舂容之度;即使生为僕从,旦作梅香,亦须择言而发,不与浄、丑同声。”
国语辞典
同声[ tóng shēng ]
⒈ 一齐出声。比喻同一心意。
引《文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一夫奋臂,举州同声。」
例如:「异口同声。」
⒉ 同行、同业。
引《警世通言·卷一三·三现身包龙图断冤》:「用金纸糊著一把太阿宝剑,底下一个招儿,写道:『斩天下无学同声』。」
分字解释
※ "同声"的意思解释、同声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同声传译开支标准为口译每人每天5000元,笔译每千字200元;同声传译设备和办公设备租金,会议正式代表人均开支标准为每天50元。
2、同声传译需要高度的集中和灵活性。
3、第一天上午和第二天下午有同声翻译。
4、没办法了,这可是众口同声共认的。
5、兄妹二人 一口同声 ,对视一眼说。
6、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理也。庄子
7、大家异口同声地赞成老师的提议。
8、他也与民众同声喊出“花莲人,我挺柱”。
9、我想成为一名同声传译员,而不是研究员。
10、我们几个一口同声的说:“因为你属狗的!”。
11、异口同声——有一刻沉默。
12、同声传译人员使用耳机和麦克风来实现传译。
13、抱歉,我以为我们有同声翻译,否则我会分小段回答。
14、全国人民同声谴责“**”分子的谬论。
15、为公司成立的谈判做同声传译.
16、全国人民同声谴责“**”分子的谬论[造 句网]。
17、俩人一口同声的回答着李霸道的话。
18、“政务微博应学会抱团取暖,同声相求。
19、“还是英文版版。”她们异口同声。
20、埙篪相须赋(以“乐和同声,然后致理”为韵)
相关词语
- rèn tóng认同
- tóng rén同仁
- tóng xìng同姓
- hé tóng合同
- àn tóng暗同
- tóng dì同蒂
- tóng shí同时
- tóng xiāng同乡
- tóng zhì同志
- yī tóng一同
- tóng chuāng同窗
- děng tóng等同
- rú tóng如同
- xiāng tóng相同
- tóng zhǒng同种
- tóng yì同义
- tóng shàng同上
- bù tóng布同
- xià tóng下同
- tóng háng同行
- cháng shēng常声
- chǐ shēng侈声
- shēng xiǎng声响
- biān shēng边声
- shēng wàng声望
- shēng yīn声音
- zuò shēng作声
- bǎng shēng榜声
- tóng shēng童声
- chǔ shēng楚声
- shēng yù声誉
- cí shēng雌声
- fēi shēng蜚声
- chǎng shēng敞声
- bēi shēng悲声
- fēng shēng风声
- běi shēng北声
- cūn shēng村声
- niù shēng拗声
- dà shēng大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