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ō

托故


拼音tuō gù
注音ㄊㄨㄛ ㄍㄨˋ

繁体託故


托故

词语解释

托故[ tuō gù ]

⒈  推托于某种原因。

give (or find) a pretext;

引证解释

⒈  借口某种原因。

宋 文天祥 《绐北难》诗序:“于是托故,以来日同 吴丞相 渡 江。”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戒躁怒》:“保正 赵某,为之前导,所过村庄,多托故绕避,不为引视。”
鲁迅 《而已集·通讯》:“要我做序的书,已经托故取回。”

国语辞典

托故[ tuō gù ]

⒈  借故。

《西游记·第一八回》:「三藏望行者急忙不来,心甚疑惑:不知是请菩萨不至?不知是行者托故而逃?」

借口

分字解释


※ "托故"的意思解释、托故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康晖自觉无趣,兼之心中有愧,于是托故向单天宇告辞回家,单天宇再三挽留不住,便送了他一笔厚礼让他离去了。

2、一会儿,她就托故告辞回家了。

3、文人啊,故弄玄虚,皇族呢,借势托故,只有一处实在的不得了。就是这里确实难找,人迹罕至。周梦

4、而如今盟主为袁绍,负责酸枣军粮调配为袁术,此二袁闻孙坚托故不出兵为其家族报仇,必然暗地里恼坚。

5、彪见他执迷不返,遂托故辞去,避迹河西。

6、至次年之春,诸国赴会者,接踵不绝,惟鲁、卫托故不至,宋遣大夫向戍代行,其他蔡、陈、徐、滕、顿、胡、沈、小邾等国君,俱亲身赴会。

7、就在众人欢呼庆贺的同时,许易却托故离开了宴席。

8、王上已经下令,但君侯个个托故不出兵,魏国大军一到,不少守城将领不战而逃。

9、人也清瘦许多,家人问起,只能托故说是水土不服。

10、李嗣源起初并无反意,遂托故逃出魏州城招集散兵,后来在女婿石敬瑭的劝诱之下,才决心谋自立。

11、顺治中,吴氏进爵云南王,欲将圆圆立为正妃,圆圆托故辞退,吴三桂别娶。

12、索米斯一吃完晚饭就托故走掉了.

13、当时大夫王?也专权用事,和杨国忠齐名,李林甫托故把王?叫来,让安禄山站在一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