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dòng xiāo gōng
注音ㄉㄨㄥˋ ㄒ一ㄠ ㄍㄨㄥ
繁体洞霄宮
⒈ 道观名。在今浙江省·余杭县南大涤·天柱两山之间。
⒈ 道观名。在今 浙江省 馀杭县 南 大涤 天柱 两山之间。 汉 元封 (前110-前105年)时为祈福之处。 唐 建 天柱观,宋 大中祥符 五年(1012年)改为今名。 元 末毁, 明 初重建。因林壑深秀,名胜古迹甚多,道教列为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之一,称“大涤洞天”。 宋 代宰相大臣乞退或免官,常以提举 临安府 洞霄宫 系衔。 元 邓牧 撰有《洞霄图志》六卷,记当地宫观、洞府、古迹、人物、碑记等颇详。
引宋 苏轼 《相视新河次张秉道韵》:“一菴閒卧 洞霄宫,井有丹砂水长赤。”
明 无名氏 《赠书记·雪冤邀宠》:“今置尔提举 洞霄宫,用警官邪,以昭公论。”
1、洞霄宫原本是道家修身养性处所,与世无争,二十年前一个年轻的道士接管洞霄宫后,开始竭力发扬剑术,将习武与修道结合,门派虽小,却亦被看做武林新贵。
2、丙辰,沈炎资政殿学士、提举临安府洞霄宫、任便居住。
3、宋宣和元年,唐子霞应徽宗诏主天目山洞霄宫,西天目山道教繁荣,又传到了池云子道长手中,使之达到了鼎盛。
4、旋以观文殿大学士提举临安洞霄宫,隐居富阳北郊阳波湖董家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