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ānxiū

编修


拼音biān xiū
注音ㄅ一ㄢ ㄒ一ㄡ

繁体編修

编修

词语解释

编修[ biān xiū ]

⒈  编纂。

编修《本草》

compile;

编修[ biān xiū ]

⒈  古代史官之一,宋代设编修官修国史实录、会要等,明清翰林院设编修,并无实质职务。

Bianxiu;

引证解释

⒈  官名。 宋 代有史馆编修。 明 清 属翰林院,位次修撰,与修撰、检讨同为史官。见《历代职官表》卷二三。

国语辞典

编修[ biān xiū ]

⒈  职官名。掌修国史、会要、实录的官吏。宋代设有史馆编修,明、清则隶属翰林院,与修撰、检讨同称史官。

英语to compile and edit

分字解释


※ "编修"的意思解释、编修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上任之初,何锡爵即奉河南巡抚阎兴邦“续修志书,务期克日而竣”之命,开始设立志馆筹备编修一部新的《郑州志》。

2、追论御史吴峋劾阎敬铭、编修梁鼎芬劾李鸿章俱诬谤大臣,予严议。

3、若你能接受相片编修应用在广告的照片上,那请问那类广告是你最能接受的?

4、方志修纂大多采用自上而下的官修形式,统一的编纂体例,在编修中重视援引国史编纂的方法和要求。

5、芜湖县编修方志始于宋代,盛于明清,前后修纂志书12部。

6、到编修办事房略坐了坐,起身来见翰林院掌院学士文庆。

7、翰林院编修陈仁锡使辽东,未出都,报建洲兵十五万攻宁远,及抵关不见一骑,问之,曰往朝鲜矣。

8、古代凡修国史、实录、会要等,均随时设置编修官.

9、第二章从史料来源、编修体制和内容编排特色三个方面对宋人南唐史著的编撰情况进行分析。

10、所以学术界中说的是编修批判。

11、总结《秦安县志》编修的过程与体会,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在总结本届修志经验和教训。

12、实作系统支援地理资讯系统的基本运算、查询及资料编修等功能,使用三种ESRI地理资讯系统上网软体,并提供多样化的用户端使用介面。

13、征文编辑擅长于提供台湾地区的大学教授学术论文和期刊的编修

14、你知道什麽是相片编修(执相)吗?。

15、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

16、题匾者牛瑄,武状元牛凤山之子,同治四年乙丑科进士,殿试获二甲第一,曾任翰林院编修,也是康家女婿,但这些都不是留余匾能够传世的主要原因。

17、(《通志堂集》十九附董讷诔词)按,董讷,平原人,康熙六年进士,官编修

18、但是,迄今为止,国家一直没有成立国史馆这一重要的修史机构,使得编修清史、民国史,乃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重要工作始终处于学术研究的状态。

19、昭明太子神采飘逸,四处游读,多次来到贵池隐山寺读书和编修

20、志书的编修和审定者,通常是地方的耆儒硕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