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ǎo zǐ
注音ㄠˇ ㄗˇ
繁体襖子
⒈ 即袄。
⒈ 即袄。 五代 马缟 《中华古今注·宫人披袄子》:“盖袍之遗象也。 汉文帝 以立冬日赐宫侍承恩者及百官披袄子,多以五色綉罗为之,或以锦为之,始有其名。参见“袄”。
引煬帝 宫中有云鹤金银泥披袄子, 则天 以赭黄罗上银泥袄子以燕居。”
元 无名氏 《杀狗劝夫》第三折:“小叔叔,辛苦了也,将一个袄子来与小叔叔穿。”
沈从文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唐着半臂妇女》:“汉 乐府诗形容采桑女子 罗敷 的衣着,有‘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为人熟习的诗句,指的应当就是这种短袄子式样的裙襦。”
⒈ 棉袄。
引《红楼梦·第四〇回》:「凤姐忙把自己身上穿的一件大红绵纱袄子襟儿拉了出来。」
英语coat, jacket, short and lined coat or robe
1、聂元瑶一转头,就见一个裹着褐色翻毛袄子的老头提着一壶热气腾腾水从门后面出来,露出微微笑的脸上陷着千沟万壑。
2、七巧扶着头站着,倏地掉转身来上楼去,提着裙子,性急慌忙,跌跌跄跄,不住的撞到那阴暗的绿粉墙上,佛青袄子上沾了大块的单色的灰。
3、十个叔叔抵不过一个老子,十件褂子抵不得一件袄子。民谚
4、御龙直着一脚指天一脚圈曲幞头,穿红方胜锦袄子,执御从物,如金交椅、唾盂、水罐、果垒、掌扇、缨绋之类,在后相随。
5、只知如此害人,谁知黄绵袄子,阴沟里翻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