琦善

词语解释
琦善[ qí shàn ]
◎(约1790-1854)清末官员。满洲正黄旗人。曾任直隶总督。1840年,英舰北犯大沽,要挟谈判。他奉命与义律谈判。旋任钦差大臣抵广州,主张对英妥协。后被革职。1853年任钦差大臣,建立江北大营对抗太平军。后病死。
国语辞典
琦善[ qí shàn ]
◎人名。(西元1790?~1854?)清满州人。嘉庆、道光年间以治河办海运有功,官至直隶总督、文渊阁大学士。广东禁烟之役后,代林则徐督粤,因擅自订立屈辱条约,被夺职,后屡黜屡起。太平军北犯时,卒于军中。谥文勤。
分字解释
※ "琦善"的意思解释、琦善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当英军只用了三个月自珠江口打到天津之时,直隶总督琦善告知道光皇帝,山海关一带,本无存炮,只能从废弃仓库内拣出几尊“前明之物”,“蒸洗备用”。
2、8月28日,道光皇帝下旨谴责林则徐禁烟抗英,将林则徐、邓廷桢交部严加议处,林则徐即行来京听候部议,两广总督由琦善署理。
3、且看琦善继其后主政广州,当有人来报告夷情时,他竟勃然而怒,“我不似林总督,以天朝大吏,终日刺探外洋情事”。
4、昏庸清政府道光帝派直隶总督琦善与英国议和,签订了中国。
5、还有人热衷于美化、拔高像慈禧、琦善、李鸿章、袁世凯等历史人物,而对林则徐、谭嗣同、孙中山等则加以非难、贬低。
6、361840年,当红须绿眼的英国人把大炮架到大清朝的眼皮底下时,琦善作为钦差大臣奉旨与洋人交涉。
7、3月13日,琦善带着镣铐离开了广州。
8、琦善曾对义律的遭遇发出感慨。
9、区区五品的河员,胆敢虎口夺食,与正二品大员的上司叫板,那还了得!琦善一气之下,“遂劾万,终身以此废弃焉”。
10、而昏愦的道光皇帝却屈从了侵略者的要求,下令将林则徐革职,派直隶总督琦善替任。
11、而那些向英国屈膝投降的官员如琦善之流,却被美化为“当时头脑最清醒、手段最高明的外交家”。
12、像琦善这样的担任过直隶总督、官拜大学士的重臣被抄家,一般来说,经办人都会徇点私情,如果不徇私情,那么也会有所隐瞒,在抄家过程中昧下若干。
13、当下士饱马腾,正期一鼓歼敌,朝旨又责成琦善,叫他克日破城,歼除务尽,毋使旁突滋扰。
14、毓璜顶医院医务处处长毛琦善说,必须用抗生素的时候,医生可以会诊商讨。
15、另外一位钦差大臣,就是以前的直隶总督琦善,也率领了直隶、陕西、黑龙江的马步各军,从河南赶了下来,迎头痛击。
16、况且皇帝只命会审琦善,并没有命令兼审其司员。
17、晚清重臣琦善,这个被指责**战争中妥协投降的清朝大臣,背上了汉奸卖国贼的骂名和出卖香港的耻辱印记。
18、邓源告诉记者,当年清政府代表琦善在与英国人义律谈判的过程中,曾以厦门、香港是否可以让给英国作商埠一事与邓廷桢商议,邓廷桢表示极力反对。
19、本书的第一部分要为各位读者讲一下现代琦善的故事,我们会发现,我们首席谈判代表的水平一百多年来似乎没什么长进。
20、晚清重臣琦善看法:认为不改变习惯抵御不了洋人。
相关词语
- qí qiǎo琦巧
- qí guī琦傀
- qí wěi琦玮
- qí kuí琦魁
- qí cí琦辞
- qí shàn琦善
- guī qí瑰琦
- qí xíng琦行
- qí lù琦赂
- guī yì qí xíng瑰意琦行
- qí zhēn琦珍
- qí wán琦玩
- dú shàn独善
- guì shàn贵善
- piān shàn偏善
- shàn dài善待
- fá shàn伐善
- ān shàn安善
- chún shàn淳善
- bǎi shàn百善
- wán shàn完善
- shàn yǒu shàn bào善有善报
- tuǒ shàn妥善
- jué shàn决善
- dá shàn达善
- hòu shàn厚善
- jí shàn汲善
- shàn zhì shàn néng善治善能
- shàn nán shàn nǚ善男善女
- jī shàn积善
- hǎo shàn好善
- nuò shàn懦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