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tài dìng
注音ㄊㄞˋ ㄉ一ㄥˋ
⒈ 安定;镇定。
⒉ 指太平。
⒈ 安定;镇定。
引《庄子·庚桑楚》:“宇泰定者,发乎天光。”
成玄英 疏:“且德宇安泰而静定者,其发心照物,由乎自然之智光。”
《新唐书·王重荣传》:“珙 任威虐,杀人断首置前,而颜色泰定。”
⒉ 指太平。
引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七:“明帝、章帝 继 光武 而臻泰定。”
⒈ 心胸舒泰安定。
引《庄子·庚桑楚》:「宇泰定者,发乎天光。」
⒉ 元朝泰定帝的年号(西元1324~1328)。
1、泰定后妃齐称不敢,一面邀燕帖木儿入室,与泰定后相对坐下。
2、小子前时叙泰定后妃事,曾已漏泄春光,暗中伏线。
3、现存建设年代最早的,是建于元朝泰定元年的武当山天津桥。
4、他又将道教的心法修炼分成敬信,继缘,收心,简事,真观,泰定,得道七个步骤来完成。
5、燕帖木儿既瞧那泰定后,复瞧着二妃,一个是淡妆如菊,秀色可餐;两个是浓艳似桃,芳姿相亚,不禁眉飞色舞,目逗神挑。
6、改元泰定,修文法,改税负,安抚流民草寇等。
7、燕帖木儿一入京师,即遣卫兵及干役赴东安州,去迎泰定后妃,嘱以途次小心。
8、寻见泰定后欠身欲起,悲惨中带着数分袅娜,正是徐娘半老,犹存丰韵,已令人怜惜不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