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ǎo

倒戈


拼音dǎo gē
注音ㄉㄠˇ ㄍㄜ
词性动词


倒戈

词语解释

倒戈[ dǎo gē ]

⒈  军队投降敌人反过来打自己人。

前徒倒戈,击于后以北。——《书·武成》

change sides in a war; transfer one's allegiance;

引证解释

⒈  放下武器。指投降敌方。

唐 鱼玄机 《浣纱庙》诗:“一双笑靨纔回面,十万精兵尽倒戈。”
《三国演义》第六二回:“却説 玄德 立起免死旗,但 川 兵倒戈卸甲者,并不许杀害。”
茅盾 《子夜》二:“日本 报上还说某人已经和北方默契,就要倒戈!”

⒉  掉转武器向己方攻击。

《书·武成》:“前徒倒戈,攻于后以北,血流漂杵。”

⒊  倒拖武器。指军队败逃。

晋 葛洪 《抱朴子·汉过》:“劲鋭望尘而冰泮,征人倒戈而奔忙。”
《三国演义》第一回:“众贼见 程远志 被斩,皆倒戈而走。”
清 黄遵宪 《过安南西贡有感》诗之三:“不信王师倒戈退,翻将化外弃南天。”

⒋  把戈倒着安放,表示不再用兵。参见“倒置干戈”。

《吕氏春秋·原乱》:“武王 以武得之,以文持之,倒戈弛弓,示天下不用兵,所以守之也。”

⒌  倒持武器。参见“倒持泰阿”。

《南史·胡藩传》:“藩 谓 企生 曰:‘倒戈授人,必至大祸,不早去,后悔无及。’”

国语辞典

倒戈[ dào gē (又音)​dǎo gé ]

⒈  军队背叛,反戈相向。

《书经·武成》:「罔有敌于我师,前徒倒戈,攻于后以北,血流漂杵。」
《三国演义·第一回》:「众贼见程远志被斩,皆倒戈而走。」

背叛 反叛

英语to change sides in a war, turncoat

德语die Seiten wechseln, ins feindliche Lage übergehen, zum Fein überlaufen (V)​

法语changer de camp dans une guerre, retourner sa veste

分字解释


※ "倒戈"的意思解释、倒戈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造句


1、两军阵前王朗劝诸葛亮“倒戈卸甲,以礼来降,不失封侯之位。

2、才跟人家打了一个照面你就倒戈叛变了。笛安

3、它依赖不经选举的终身参议员维持在参议员的多数,因此也难以抵挡自己一方的小小倒戈

4、我因此想起了曾经不知天高地厚的年岁,因为一些小事踌躇满志,连走路的步伐都快了起来,仿佛急于直面人生;但是当鞋里掺进了一颗硌脚的石子儿,便又会呼天抢地,倒戈弃甲,觉得世不容我。

5、于是熊罴角逐,貔虎争先,因其倒戈之心,乘我破竹之势,曾未旋踵,瓦解冰销,坑卒则长平未多,积甲则熊耳为小。

6、二将见捉了司马欣无心恋战,只要逃走,却被三将战住不肯放,无路回转,枪法早错乱不定,樊哙便刺下刘林,柴武便捉住王守道,三军倒戈卸甲,情愿归降。

7、从上述记载可以看出,商纣王的军队人数虽多,但兵无斗志,前徒倒戈

8、是的,先是时代广场屠杀的前功尽废,后是日本方面的行动因李觅的阻挠而失败,现在,苏珊娜又似乎倒戈转投向了本。

9、一旦征服不了这种客户,影响是巨大的,养牛人可能会因之倒戈,他只能把生牛奶卖给奶厂了。

10、倒戈授人,必至大祸,不早去,后悔无及。

11、你的惯性将持续你一时,但最终你会开始经验客户倒戈

12、皇帝有令,凡是反抗者,一律清除;凡是放下武器者,既往不咎;凡是倒戈活捉太后者,加官进爵。

13、次子团是站在失败的一方的,他们得现在就倒戈,虽然这也不是第一次了。

14、黑儿决不会弃甲倒戈,一定是事出有因!黑儿节节败退,也许是因为家里人没去支援,才使它溃不成军的。

15、历阳城内,惠衢、孙贲虽有八千军,但孙贲所部,本是孙家旧部,将军登高一呼,即便不能让他们倒戈一击,也能让他们不知所从。

16、而分肥立法和丑闻不断的财政援助凑在一块儿,很可能导致民粹主义者的倒戈相向.

17、回忆想来也没有那么强大,它无非也只是我们思想所操控的傀儡而已,可为何我们却千百次在它面前丢盔弃甲倒戈相向,在一切被生活所揭穿时,我们又急着回身去掩盖,就像是生怕被人发现而窝藏在身后的凶手。小喂

18、吴越相谋计策多,浣纱神女已相和。一双笑靥才回面,十万精兵尽倒戈。范蠡功成身隐遁,伍胥谏死国消磨。只今诸暨长江畔,空有青山号苎萝。鱼玄机

19、他只能凭借酒神的方式,挣扎长嚎、倒戈反击,最后用灵魂的自我毁灭判定了世界的不可救赎性质。

20、话说腊鸭拜怎么和缪拉分属了不同阵营?难道拜耶尔兰倒戈投靠奥帅了不成?用户昵称:某人的某马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