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fēi huǐ
注音ㄈㄟ ㄏㄨㄟˇ
繁体非毀
⒈ 诽谤;诋毁。非,通“诽”。
⒈ 诽谤;诋毁。非,通“诽”。
引《墨子·贵义》:“今为义之君子,奉承先王之道,以语之,纵不説而行,又从而非毁之。”
《隋书·天文志上》:“自古论天者多矣,而羣氏纠纷,至相非毁。”
《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十年》:“右僕射 秦檜 言:‘前日外间有匿名书非毁朝廷,当缴进。’”
⒈ 诽谤、诋毁。
引《后汉书·卷二八上·桓谭传》:「简易不修威仪,而喜非毁俗儒,由是多见排抵。」
1、君子称人之善而非誉也,折人之过而非毁也,毁其劝善而改过也。小人不然,善则忌之,过则扬之。
2、君子崇人之德,扬人之美,非谄谀也;正义直指,举人之过,非毁疵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