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qīng sǐ
注音ㄑ一ㄥ ㄙˇ
繁体輕死
⒈ 以死事为轻,不怕死。
⒈ 以死事为轻,不怕死。
引《老子》:“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也,是以轻死。”
《管子·法法》:“上好勇则民轻死,上好仁则民轻财。”
三国 蜀 诸葛亮 《将苑·情势》:“是故勇而轻死者,可暴也。”
1、婴闻之,轻死以行礼谓之勇,诛暴不避强谓之力。故勇力之立也,以行其礼义也。
2、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3、溺爱者受制于妻子,患失者屈己于富贵。大丈夫见善明,则重名节如泰山。用心刚,则轻死生如鸿毛。
4、轻死重气,结党连群?实蕃有徒,其从如云。
5、上好勇则民轻死,上好仁则民轻财。故上之所好,民必甚焉。
6、秦人轻死重义、奖励耕战的价值追求和不畏艰险、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构成秦文化的一大特色和优势,也奠定了陇右地域文化的原生形态。
7、夫用兵之要,在崇礼而重禄。礼崇,则智士至;禄重,则义士轻死。
8、“青春顽劣,皓首疏狂,坦诚天真,轻死重义。
9、凡人,死爱,死怒,死威,死义,死利。凡战之道,教约人轻死,道约人死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