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guó zǐ xué
注音ㄍㄨㄛˊ ㄗˇ ㄒㄩㄝˊ
繁体國子學
⒈ 即国子监。
⒈ 即国子监。 唐 宋 以国子监总辖国子、太学、四门等学。 元 代设国子学、 蒙古 国子学、回回国子学,亦称国子监。参见“国子监”、“国子”。
引《晋书·职官志》:“及 咸寧 四年, 武帝 初立国子学,定置国子祭酒、博士各一人,助教十五人,以教生徒。”
1、我们知道,国子学最高领导国子祭酒,通常由在学术界德高望重的著名文士担任,作为管理者,这些文士大儒会否直接参与教学呢?答案是肯定的。
2、回回国子学以亦思替非文字为教学内容,它与当时元代社会流行的波斯语并不是一回事。
3、自明景泰元年始,富家子弟捐纳财货于官府,以入国子监肆业,称为监生,可不经府州县学考试,直接参加省城或京城的考试。
4、通过元朝对国子学主要官员国子祭酒的任命,也能够反映出元朝国子学的办学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