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ōngzhì

壅滞


拼音yōng zhì
注音ㄩㄥ ㄓˋ

繁体壅滯

壅滞

词语解释

壅滞[ yōng zhì ]

⒈  阻隔;堵塞。

⒉  谓被压抑而不得志。

⒊  积压。

引证解释

⒈  阻隔;堵塞。

《魏书·太宗纪》:“九州之民,隔远京邑,时有壅滞,守宰至不以闻。”
《镜花缘》第三五回:“根源既清,中无壅滞,自然不至为患了。”
瞿秋白 《饿乡纪程》九:“好一似病人四肢困顿……血气壅滞,颜色死灰,奄奄就毙了。”

⒉  谓被压抑而不得志。

《后汉书·仲长统传》:“故下土无壅滞之士,国朝无专贵之人。”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先恭王家训》:“凡执权者,宜开人生路,不可博公直之名,致裁抑仕途,使进取之士壅滞怨望。”

⒊  积压。

《周书·独孤信传》:“先是,守宰闇弱,政令乖方,民有冤讼,歷年不能断决。及 信 在州,事无壅滞。”
唐 吴兢 《贞观政要·择官》:“比来尚书省詔敕稽停,文案壅滞,臣诚庸劣,请述其源。”
明 刘基 《送月忽难明德江浙府总管谢病去官序》:“下车访民瘼,按宿狱,凡壅滞不决者,皆笳鼓之徒。”
清 魏源 《筹鹺篇》:“其在四界内者,如所指州县盐过壅滞,许其就地呈明,改运邻岸。”

国语辞典

壅滞[ yōng zhì ]

⒈  壅塞不通。也作「壅塞」。

《晋书·卷六六·陶侃传》:「笔翰如流,未尝壅滞。」
《镜花缘·第三五回》:「根源既清,中无壅滞,自然不至为患了。」

⒉  抑郁不得志。

《后汉书·卷四九·仲长统传》:「故下土无壅滞之士,国朝无专贵之人。」

分字解释


※ "壅滞"的意思解释、壅滞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捐监的影响恶劣,是导致明代中后期选法壅滞、学风日衰、社会腐败的重要原因。

2、其先未通流,宜遣检行,闲月修治,使理有可通,必无壅滞

3、主治食欲不振、胃口不开、脘痞胸闷、大便秘结、痰涎壅滞、形体肥胖、酒醉恶心等病症。

4、按之濡,是按下去感觉柔软而不痛,这是因为无形邪气内陷,气机壅滞,其实里面并没有实邪阻结,所以才叫做‘但气痞耳’。

5、治湿热下注,三焦壅滞,缠绵难愈之淋证。

6、宦途壅滞,候补窘悴,非鑽营奔竞,不能疗饥。

7、脑血管病急性发作时的基本病理基础为痰,痰湿壅滞,郁而化热,痰热互结而生风,流窜经络而见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眼歪斜。

8、每日频行,必身轻目明,筋节血脉调畅,饮食易消,无所壅滞

9、王奶奶,您舌质淡,苔白而厚腻,略带点黄色,脉象滑且兼浮,乃是胃气壅滞形成的胃脘胀痛,我给您开一副理气和胃止痛的方子吧,服个四五次就会有所好转!

10、大黄味苦,性寒,无毒,其性沉而不浮,其用走而不守,夺诸郁而物壅滞,定祸乱而至太平,名之曰将军,此药利痰顺气,荡肚中凝滞之寒热。

11、宣肺降气药主要用于肺气壅滞所致的胸闷气塞、咳嗽、气喘等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