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ǔ

不处


拼音bù chǔ
注音ㄅㄨˋ ㄔㄨˇ

繁体不處

不处

词语解释

不处[ bù chǔ ]

⒈  不停留。不据有;不居。不能安居。

引证解释

⒈  不停留。

《孙子·军争》:“卷甲而趋,日夜不处。”
《汉书·叙传上》:“浑元运物,流不处兮。”
颜师古 注:“处,止也。”

⒉  不据有;不居。

《论语·里仁》:“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五》:“功成不处,褰裳去之。”

⒊  不能安居。

《汉书·文帝纪》:“夫四荒之外不安其生,封圻之内勤劳不处,二者之咎,皆自於朕之德薄而不能达远也。”
颜师古 注:“不处者,不获安居。”

国语辞典

不处[ bù chǔ ]

⒈  不归。

《文选·陆机·塘上行》:「四节逝不处,华繁难久鲜。」
《文选·宋玉·九辩五首之五》:「鸟兽犹知怀德兮,何云贤士之不处。」

⒉  不居、不置身。

《文选·班固·幽通赋》:「浑元运物,流不处兮。」
《文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夫见机而作,不处凶危,上圣之明也。」

分字解释


※ "不处"的意思解释、不处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造句


1、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馀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2、整首诗出示的不仅是诗人高超的语言技艺,更是一种特别的“不进不退”、“不处不居”的生命姿态。

3、君子处其实,不处其华;治其内,不治其外。出自:明·张居正《翰林院读书说》有修养有名望的人务求实际,而不图外表好看;致务于自身的修养锻炼,而不计较自身以外之物。张居正

4、丈夫处其厚不处其薄,当去礼去圣守愚以自养,斯乃德之源也。

5、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6、富贵贫贱固有好恶取舍,终食、造次、颠沛处亦有好恶取舍,若谓不处不去是明取舍,终食不违与造次颠沛于是乃是存养,恐不然。

7、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孔子

8、但是他又强调,“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9、择不处仁,焉得智?’夫仁,天之尊爵也,人之安宅也。

10、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

11、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12、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13、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

14、中华的兵法上说:‘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

15、处暑处暑,不处”理你,我不“暑”服!“暑”你最开心,“暑”你最幸福,“暑”你最清爽,“暑”你最发达!“暑”落得有点狠,如不满意,请多包涵!

16、古人有言,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17、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18、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这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孔子

19、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这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20、以俊迈之气,高视名流,既绛灌之徒弗容,亦季孟之间不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