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赋


拼音zū fù
注音ㄗㄨ ㄈㄨˋ

繁体租賦

租赋

词语解释

租赋[ zū fù ]

⒈  租税。

引证解释

⒈  租税。

《史记·五宗世家》:“令吏毋得收租赋。”
唐 韩愈 《顺宗实录四》:“州送租赋诣京师,至 潁川 界为盗所夺。”
宋 苏洵 《上皇帝书》:“今不为之计,使姦人猾吏养为盗贼,而后取租赋以啖骄兵。”
《明史·太祖纪一》:“今有司除租赋,皆顿首谢。”

国语辞典

租赋[ zū fù ]

⒈  田租、赋税。

《汉书·卷六·武帝纪》:「所幸县毋出今年租赋,赐鳏寡孤独帛,贫穷者粟。」
《三国演义·第三三回》:「河北居民遭兵革之难,尽免今年租赋。」

分字解释


※ "租赋"的意思解释、租赋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雍正以后,官庄租赋都归福建充公,官员俸外收入减少,失去了捐俸建学的热情。

2、方今晋王亲当矢石,栉沐风雨,王殚供军之租赋,为不急之游盘,世道未夷,人心多梗,久虚府第,远出游从,如乐祸之徒,翻然起变,拒门不纳,则王欲何归!见宋・薛居正。

3、国子监生们编制了“鱼鳞图册”,相当于后来的土地台账,为国家有效制定租赋奠定了基础。

4、鲁国实行的“初税亩”,汉代叫“租赋”,唐朝称“租庸调”,国民政府时期叫“田赋”;其间,历朝对税制多次进行改革。

5、二月戊寅,诏以频年屡征,有事西北,运输之役,百姓勤劳,令郡县括贫富以为三级,富者租赋如常,中者复二年,下穷者复三年。